时间:2022-01-20 点击: 次 来源:中国动物保健 作者:陈蕾 - 小 + 大
在我国羊养殖业的发展进程中,各类传染性疾病是影响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口蹄疫(FMD)就是一种传染性极高的人畜共患烈性疾病之一,主要侵袭猪、牛、羊等偶蹄动物,发病后死亡率可达50%~70%,患羊染病后生长发育停滞,若防治不及时可造成大规模的感染,给畜牧业带来严重的损失。因此,了解口蹄疫的发病与流行规律,进行积极的诊疗、防治对羊养殖的健康发展极为重要。 1 病原学分析 羊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该病毒属于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是一种没有囊膜的球形病毒,存在7种不同抗原性的血清型,各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免疫。该病毒易发生变异,有很强的适应环境能力,可在羊舍存活14d,在夏秋30℃环境中可在干草中存活5个月,在羊的尿液中则可存活39d,但对高温和和酸碱消毒剂等敏感,经过15s以上70℃巴氏消毒可杀灭病毒。病毒主要存于患畜的淋巴液和水疱中。 2 流行病学 该病易发于偶蹄动物和幼龄动物,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一般呈扩散式和跳跃式,以5~10年为一个周期性流行。患羊是主要的传染源,潜伏期和恢复期的羊均可带毒,排毒期可达几个月到几年不等,其中康复羊扁桃体细胞可带毒3年之久。传播范围广泛,发病迅速,11月至次年3月等春冬季节容易暴发。口蹄疫属于高度接触性传染疾病,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被污染过的水、饲料等均可传播病毒,经过一些流通环节也可传播,应注意防范。 3 临床症状 羊感染口蹄疫后主要表现为患羊口腔、乳房、蹄部周围皮肤出现水疱,随病程进一步发展,患羊皮肤将出现溃烂。羊感染口蹄疫后会有一个潜伏期,这个时期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一般可升高到40~41℃左右,患羊还会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走路不稳等现象,到了潜伏后期则表现为明显的心跳、呼吸加快、肌肉发抖,此时期过后的很短时间内,一般在3~4d患羊将会表现出皮肤水疱、疼痛等明显症状,并伴有黏液。患羊刚出现水疱时,水疱颜色是无色透明的,随后逐渐变浑浊。待水疱破裂后会形成棕色结痂,然后暴露出鲜红色溃疡面。患羊蹄部水疱结痂后,通常蹄壳会脱落。患羊还会表现出一定的肠道及胃部出血炎症,出现心肌松软,心包膜上有大量的出血点。妊娠期的母羊感染该病后可能会导致初生幼畜急型心肌炎,或者死亡。 4 诊断方法 4.1 临床诊断 羊口蹄疫的临床病变比较明显,根据临床症状的特征以及流行病学等可以对该病做出初步的判断,但应注意与羊传染性脓疱病、蓝舌病、痘病等几种疾病进行区分。羊传染性脓疱病与羊口蹄疫病症较为相似,容易混淆,不同于羊口蹄疫蹄部、口腔黏膜等部位的水疱和溃烂,羊传染性脓疱病主要是唇部出现脓疱,且患羊体温不会出现升高,口蹄疫水疱呈球形,而羊脓疱主要呈编织线团样;蓝舌病则是由库蝶传播的,且不会出现水疱;羊痘病病症出现于皮肤,主要表现为明显的全身性反应。 4.2 实验室诊断 1)病毒分离 采集患羊的水疱液在无菌环境中制得浸出液,然后在种羊的甲状腺细胞上进行接种,可分离培养得到口蹄疫病毒。 2)生物分子学检测 可以采用PCR技术对患羊是否存在口蹄疫病毒的核酸进行快速检测,可以较为准确的对该病做出诊断。 3)动物试验 通过刮取水疱皮制备浸出液,接种于豚鼠,若接种后2h左右有水疱出现则可确诊为羊口蹄疫。 4)血清学实验 通过中和实验或者酶联免疫吸附(ELISA)实验等可以快速、准确、特异的检测出患羊血清中是否存在口蹄疫病毒的抗原。 |
上一篇:养羊常见病的治疗
下一篇:奶牛冬痢的诊断与防制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