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动物诊疗 > 牛羊病防治 > 文章

牛恶性水肿的防治(2)

时间:2021-12-13    点击: 次    来源:中牧生物    作者:汪宇 - 小 + 大

恶性水肿是由以腐败梭菌为主的多种梭菌引起的一种创伤性急性传染病,可感染多种家畜,一般由创伤感染,其特点为局部发生急剧炎症、气性水肿,并伴有发热和全身毒血症。病原可广泛存在于土壤之中,日常饲养管理稍有不当就有感染的可能,此病危害性较大,常在毒血症发生后的2~3 d死亡,是日常重点防治疾病类型之一。

1、病原

本病的主要病原为腐败梭菌,其他梭菌如产气荚膜梭菌、诺维氏梭菌、溶组织梭菌等也参与致病作用。腐败梭菌为严格厌氧的革兰氏阳性菌。菌体粗大,两端钝圆,无荚膜,有周鞭毛,能形成芽孢。

本菌广泛分布于土壤,也可存在于某些草食动物的消化道中。强力消毒药,如10%~20%漂白粉溶液、3%~5%硫酸石炭酸合剂、3%~5%氢氧化钠等可在短时间内杀灭菌体,但芽孢抵抗力强,需延长时间。

2、流行特点

本病多为散发。自然条件下,绵羊、马发病较多见,牛、猪、山羊也可发生,犬、猫不能自然感染,禽类除鸽外,即使人工接种也不发病;实验动物中的家兔、小鼠和豚鼠均易感。本病主要经创伤感染,尤其是较深的创伤,造成缺氧更易发病。

传染主要由于外伤,如去势、断尾、分娩、外科手术、注射等没有注意消毒,感染本菌芽孢而引起感染,经口食入多量芽孢,一般并无致病作用。病牛在本病的传染方面意义不大,但可将病菌散布到外界,从而增加土壤污染程度。

3、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一般为12~72小时。牛病初食欲减退,体温升高,创伤周围发生水肿并迅速扩散。病变部位初触坚实、灼热、疼痛,后变无热、无痛,手压柔软,有轻度捻发音。根据病变发展及扩张情况,可见跛行等运动障碍。切开肿胀部,可见皮下和肌间结缔组织内有多量淡黄色或红褐色液体浸润并流出,常含有少量气泡,其味腥臭。创面常呈苍白色,肌肉呈暗红色。随着炎性水肿急剧发展,病牛全身症状加重,多伴有高热稽留,呼吸困难,脉搏细数,结膜发绀,偶有腹泻,多在1~3天死亡。如因分娩感染,则在产后2~5天内阴道流出污秽不洁、红褐色恶臭液体,阴道黏膜潮红增温,会阴水肿,并迅速蔓延至腹下、股部,从而发生运动障碍和全身症状。如因去势感染时,阴囊、腹下发生弥漫性气性炎性水肿,疝痛,腹壁知觉过敏,与此同时伴有前述全身症状的急剧恶化。

4、诊断

根据临诊特点和病变特征,结合外伤的情况可对本病作出初步诊断。牛若伴随创伤或分娩而发病,多为恶性水肿。如果没有创伤或分娩等原因,则应考虑为气肿疽。气肿疽主要侵害肌肉组织,呈黑红色或黑褐色,压之有黑色液体流出,多有气泡,有腐败臭味,多发生6~48月龄的牛,仅限于气肿疽流行地区。恶性水肿的发生与皮肤损伤病史有关,主要发生在皮下,且部位不定,无发病年龄与品种区别。

5、防治措施

加强日常饲养管理措施。牛舍及饲养环境要积极清扫,彻底清除舍内粪便及污染物,严格执行消毒措施,创造一个洁净的养殖环境。平时应注意防止外伤及创伤的合理治疗,在进行采血、注射、去势、断尾和剪毛时做好无菌操作。治疗应从早从速,以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相结合。全身治疗在早期用抗生素(青霉素、链霉素及土霉素)或磺胺类药物,效果较好。局部治疗应尽早切开肿胀部,扩创清除病变组织和产物,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之后撒青霉素粉末,施以开放疗法。对症治疗可依据病畜病情进行补液、注射强心剂和解毒药等。

上一篇:羊前胃弛缓的病因和防治

下一篇:羊链球菌病的防治(2)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