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2-02 点击: 次 来源:中国动物检疫 作者:刘砚涵,党安坤等 - 小 + 大
摘要:为了解山东省家畜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在 “全国动物卫生监测平台——疫病监测系统”数据库中,下载2016—2020 年山东省各年度的布鲁氏菌血清感染抗体检测数据,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16—2020 年山东省共检测血清样品1 025 069份,检出阳性3 599份,平均个体阳性率为0.35%;共检测场点26 296个,检出阳性场点367个,平均场点阳性率为1.40%;各年份的个体阳性率分别为0.70%、0.53%、0.24%、0.28%和0.19%,场点阳性率分别为2.07%、2.13%、1.04%、1.02%、0.86%,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各年份差异不显著(P>0.05)。羊、奶牛和其他品种牛的个体阳性率分别为0.43%、0.29%和0.07%,场点阳性率分别为1.75%、1.37%和0.42%,阳性水平较低,品种间无显著差异(P>0.05);种畜场、散养户和商品代场的个体阳性率分别为0.63%、0.33%和0.31%,场点阳性率分别为2.50%、1.42%和1.20%,阳性水平也较低,场点间差异也不明显(P>0.05)。结果表明,山东省布鲁氏菌病总体防控效果较好,发生大流行的风险较低,但仍存在疫情散发风险。结果提示,应进一步加强家畜布鲁氏菌病综合防控,加大动物跨区域调运检疫以及交易市场的监管力度,全面提升布鲁氏菌病防控能力,持续开展布鲁氏菌病净化,从根本上遏制布鲁氏菌病的发生和流行。本研究为山东省制定布鲁氏菌病防控净化策略和措施提供了依据。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以下简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广泛性人兽共患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主要影响宿主的生殖系统,造成患病宿主流产和不孕不育,可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食用被污染的动物产品等途径传播。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须通报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迄今为止,已经鉴定出12种布鲁氏菌,其中羊种布鲁氏菌(B.melitensis )、流产布鲁氏菌CB. abortus)和猪种布鲁氏菌(B. suis)是人类和动物中最流行的菌种。我国最为多见的优势流行菌种是羊种布鲁氏菌,其致病力也最强。在家畜中,牛羊感染布鲁氏菌最为频繁,猪也可感染和传播布鲁氏菌。布鲁氏菌还可以传播至野牛、糜鹿、野猪、狐狸、野兔和驯鹿等野生动物,因而给世界畜牧业和经济型动物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布病不仅能在动物之间传播,也可传播至人,因此一旦在养殖区域内存在病原,就可造成牲畜与饲养者共同感染,既影响人身体健康,又影响畜牧业发展和社会稳定,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畜间布病在我国已流行多年,至今未得到完全控制,仍以小范围、点状、分散形式流行。畜间布病的预防主要依靠疫苗免疫和检疫扑杀两种方式同时进行。国际上彻底消灭布病的国家都同时采取了上述两种方式。布病作为牛羊的主要疫病之一,在山东省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和缓解,但零星散发临床病例依然时有出现,对全省牛羊产业发展仍具有一定威胁。2016年农业部和卫生部联合印发的《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2016-2020)》为有效遏制和净化布病提供了依据。为全面了解山东省家畜布病流行情况,对2016-2020年家畜布病的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制定有效的布病防控和净化策略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在“全国动物卫生监测平台—疫病监测系统”数据库中,下载2016-2020年山东省各年度的布病血清感染抗体监测数据。每年的监测数据均由山东省16地市根据各年度国家和省级以及各地市的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中的布病监测要求,采集未免疫布病疫苗的牛羊猪等血清样品,开展血清感染抗体水平监测。每年监测时,采用估计流行率的采样策略,按照5%的预期流行率、95%的置信水平、5%的可接受误差进行采样数量计算。样品初筛按照国标GB/T 18646-2018中的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进行,对初筛阳性的采用试管凝集试验(C SAT)复检。检测结果按月汇总上报监测平台,对存在复检阳性1份及以上的采样场点定义为阳性场点。 1.2 统计分析 所得数据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使用卡方检验(户进行相关数据比较,P < 0.05定义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与分析 2.1 时间分布 不同年份的血清抗体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
上一篇:口蹄疫免疫抗体监测的方法及意义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