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0-21 点击: 次 来源:国元证券 作者:范圣哲、杨为敩 - 小 + 大
供给端:主导猪肉价格波动的因素 1.能繁母猪存栏量是猪肉价格的先行指标 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决定了一年后生猪出栏量。从能繁母猪补栏到商品猪出栏一般要经历受孕、妊娠、育肥等环节,生长周期一般在10-14个月,即当养殖户决定补栏能繁母猪之后,需要10-14个月才能传导到生猪出栏量,而生猪出栏量与猪肉价格呈反比,因此能繁母猪的补栏量决定了一年后生猪的出栏数据,进而影响了市场猪肉价格。历史上看,猪价从上行到触顶回落的平均时间是17个月。 事实上本轮周期情况略有不同,由于本轮周期期初的供给短缺是非洲猪瘟造成的大范围死亡,且由于暂时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生猪养殖存在恐慌性去产能,这导致本轮去化速度更快且幅度更大,价格高点远高于之前,同时从猪价上行到触顶的持续时间也维持了27个月。在高额的猪价之下,能繁母猪的补栏力度也远高于之前。 由于养殖技术的提升,母猪存栏量领先生猪出栏价格的时滞关系有缩短的趋势。以本轮猪肉周期为例,2019年8月能繁母猪存栏量同比降幅最大为-38.9%,随后开始反弹,而仅在2020年3月猪肉价格增幅最大,随即快速下跌,生猪产能释放时间缩短到了约7个月。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为养殖技术的提高,例如 PSY(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断奶仔猪数=母猪年产胎数*母猪平均窝产胎数*哺乳仔猪存活数)、提高 MSY(每头母猪每年出栏肥猪数=PSY*育肥猪成活率)、缩短生猪出栏日龄等方式,均缩短了生猪生产周期。 2.养殖利润是补栏的决定性因素 目前猪粮比处在历史低位,且低于盈亏平衡点。猪粮比指的是生猪价格和玉米价格的比值,由于饲料占猪肉生产成本的50%左右,猪粮比成为了衡量养殖成本的指标。 根据今年6月9日发改委等五部门颁布的《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 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将盈亏平衡时的猪粮比从1:6上调到1:7,对应的猪肉价格在18-19元/千克之间。从历史数据看,目前猪粮比处在历史低位,仅在1:5左右,对应的猪肉价格为13元/千克,即每卖一千克猪肉亏本5-6元。 从生猪存栏和猪粮比来看,两者之间出现了较大裂口。从历史看,猪粮比和生猪存栏的增长率是呈反向关系,即生猪存栏量下降会导致猪肉价格上涨,猪粮比上升,养猪的利润增加,进而导致存栏量再次增加,猪肉价格下跌,猪粮比下降。 当前的猪粮比处在历史低位,而去栏量却微不足道,这让二者之间出现了较大裂口,这个裂口是不稳定的,在生猪养殖利润微薄的情况下,生猪存栏的增长不可能还在历史高位,因此缺口将会被回补,回补力量将会由市场和政府共同决定。 玉米价格是影响猪粮比的重要因素。玉米价格升高会拉低猪粮比。2020年之后,在国际上由于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沙漠蝗虫灾害、东南亚旱灾、粮食危机传言等因素,在国内受饲料需求增长,目前玉米价格整体处在高位水平。 此外,河南作为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由于此前的洪涝灾害,玉米生产受到影响,因此阶段性的玉米供应端有压力。随着秋粮上市临近,玉米价格开始出现了加速下跌。此外,国家对粮食价格有所调控,玉米价格长期看也将回落。 国内玉米库存量充足且处于高位,目前处于去库之中,价格有望趋势线下跌。自1999年开始,我国粮食产量连续5年下降,虽然2004年粮食直补、免除农业税等措施促使粮食扭跌转增,但人口的增长使得人均粮食占有率仍较低。 2008年秋粮上市之际,我国推出玉米临时收储政策,2008到2016的8年间,我国玉米供给过剩2.61亿吨,于是2016年取消了收储制度,并开始逐年缩减玉米播种面积,2015至2020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从6.75亿亩回落至6.32亿亩。从库存上看,2016年库存2.23亿吨,随后开始逐年去化,目前库存1.98亿吨,仍处在较高位置。 今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增加2109万亩亿应对价格上涨。预计下一年度新粮总产量同比增长4.27%,为6年新高,且中储粮玉米拍卖持续投放,短期供给宽松,玉米价格有望出现15-17年的趋势线下跌。 |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