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9-14 点击: 次 来源:农科传媒 作者:佚名 - 小 + 大
1. 牛肉市场价格波动具有明显的状态转换特征,供需因素、制度性因素及随机因素是重要形成原因基于2000年1月—2015年12月全国牛肉市场价格及主产区、主销区牛肉市场价格月度数据,通过构建两状态马尔科夫转换自回归(MS-AR)模型和马尔科夫转换向量自回归(MS-VAR)模型测定牛肉市场价格的波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21世纪以来,国内牛肉市场价格波动存在明显的阶段性。基于市场价格波动的直观来看,其分为2个阶段,其一为2000—2006年,该时期我国牛肉市场价格处于低位运行,价格波动相对平缓,并未出现大幅上涨或下跌的态势;其二为2007-2015年,该时期牛肉市场价格出现2次大幅上涨,并一直处于高位运行状态。就马尔科夫转换向量自回归(MS—VAR)模型测定结果而言,其大致历经7个阶段,分别在平缓波动和剧烈波动2种状态下运行。就剧烈波动状态而言,可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2001年10月—2001年11月、2007年4月—2008年3月和2012年2月—2013年2月。 我国牛肉市场价格波动存在明显的状态转换现象,不同状态下市场价格波动的信息传递具有非对称性。牛肉市场价格波动状态转换频繁,且时间区域分布明显,其在平缓波动状态下的运行概率更高,持续时间更长。2种状态的持续概率分别为0.84和0.98,持续时间分别达到6.33个月和40.55个月。牛肉市场价格波动的非对称性表现为,主产区和主销区牛肉市场价格相应方程在平缓波动状态下的系数之和均要小于剧烈波动状态下的系数之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牛肉市场价格在剧烈波动状态受到的冲击影响更大。 供需因素、制度性因素和随机因素是致使牛肉市场价格波动发生状态转换,并使运行区间呈现阶段性的重要原因。 2. 肉牛产业链不同市场价格传递作用明显,架子牛和肉牛出栏市场是牛肉市场价格波动的重要产业链源头基于产业链视角测定牛肉市场价格波动及传递特征,探索牛肉市场价格波动的产业链源头,利用2012年1月—2016年6月产业链主要环节市场价格月度数据,借助马尔科夫转换向量自回归(MS-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肉牛产业链主要环节市场价格存在2种不同的运行状态。产业链主要环节市场价格在平缓波动及剧烈波动2种状态下运行,其在剧烈波动状态的概率更高,持续时间更长;剧烈波动状态的持续概率为0.97,而平缓波动状态为0.94,相应的平均持续时间则分别为31.42个月和16.71个月。但是,市场价格在2种状态的相互转换概率均较低,说明产业链主要环节市场价格波动存在一定的平滑性,外部冲击是造成状态转换的重要原因。 肉牛产业链主要环节不同市场价格波动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其运行可大致划分为3个阶段,第1个阶段为2012年—2014年下半年,第2个阶段为2014年底—2016年初,第3阶段为2016年4月份之后。 肉牛产业链不同市场价格的传递作用较为明显,架子牛市场价格和肉牛出栏价格在产业链主要环节不同市场价格的传递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这说明架子牛市场和肉牛出栏市场是牛肉市场价格波动的重要力量,即这2个市场是牛肉市场价格波动的产业链源头。产业链主要环节不同市场价格的传递在不同状态下作用存在着明显差异,说明产业链主要环节市场价格传递具有非对称产业链主要环节不同市场价格受到冲击的持续时间一般在半年以上;架子牛市场价格受到的冲击作用最大,其次为肉牛出栏价格,再者为能繁母牛市场价格,玉米市场价格及牛肉市场价格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 3. 区域牛肉市场价格关联性具有差异性和时变性,京津和西北地区市场是牛肉市场价格波动的重要地域源头基于2000年1月—2015年12月我国中原、东北、西北、西南4个主产区及京津、华东、华南3个主销区牛肉市场价格数据,通过构建贝叶斯DCC—GARCH模型,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牛肉市场价格的波动特征及其动态关联性,寻找牛肉市场价格波动的地域源头。研究结果表明: 牛肉市场价格波动具有非对称性,市场价格波动衰减速度缓慢,且衰减速度随着波动幅度加大而减缓。主产区和主销区牛肉市场价格波动存在较为明显的左偏现象,呈现波动的非对称性,即牛肉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往往落在均值的右侧,呈现类似“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牛肉市场价格波动的衰减速度缓慢,且随着牛肉市场价格波动幅度的加大,其衰减速度不断减缓,说明牛肉市场价格当期信息对下期波动的影响大,且当期波动幅度增大时,其对下期的影响将越大。 |
下一篇:金九银十,下周蛋价分析及预测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