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综合篇 > 文章

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制约问题和对策思路

时间:2021-09-03    点击: 次    来源:《中国畜牧业》杂志    作者:盛瑜,冯嘉林,周虹妤 - 小 + 大

推进畜牧业发展,是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随着新形势下畜牧业发展的新要求,我国畜牧业发展仍存在许多制约性问题,在“十四五”时期,必须要立足国情,转变观念和发展方式,不断夯实畜牧业发展根基,不断提高畜牧业竞争力,为最终走出一条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有力支撑。

一、新时期畜牧业发展的制约性问题

畜牧产业发展天然受动物疫情、环境污染和市场价格波动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发达地区也受土地、人力资源紧缺等问题制约,新的社会矛盾下更面临食品安全所带来的消费者信心的挑战。我国畜牧业从传统的以“量”取胜,到逐步向“质”转变,期间经历畜禽养殖污染、产业结构调整等所带来的阵痛和洗礼,最终走向量质并重,而这也正是畜牧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 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水平不高。随着全市畜牧业产业结构的快速升级,规模化、集约化的程度不断提升,与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仍然存在很大差距,中小规模和散养养殖的占比仍然较高,而这些养殖场户仍然存在养殖设施设备差、无专业技术人员、兽药饲料等投入品使用不规范、防疫环保管理等意识缺乏等诸多问题,成为畜牧生产安全、环境质量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的多重隐患。而现有的大型规模场作为现代畜牧业的支撑,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如物联网感知、生产智能化管理上,以及设施装备如精准饲喂、污染控制等方面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 畜牧业产值效能不高。虽然我国畜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饲料转化率、畜禽生产繁殖能力等技术性能指标上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造成畜禽产品生产成本较高,综合竞争力不强,与国外进口畜禽产品相比,价格上毫无优势。同时就国内环境而言,畜牧业产品品质不高,缺乏特色产品,缺乏品牌理念,产品价值缺乏市场竞争力,产业和产品单一化无法抵抗各类成本提升所带来的市场风险,管理水平低下带来的疫病风险等。

3. 畜牧业融合发展能力较低。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强调要以“产业兴旺”作为抓手,推动畜牧业发展。而我国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上还需加快脚步。在畜牧产业链延伸如畜禽产品精深加工,畜牧业与农业其他产业、休闲旅游等服务业的融合上,缺乏规划和实践,还存在“一条腿走路”问题,畜牧产业单一化仍然较为普遍,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能力仍然不高。

4. 畜牧业保供水平还不够。近年来,由于“猪周期”阶段性下行和非洲猪瘟疫情等影响,生猪产能下滑明显,猪肉供应偏紧,保供压力显现。国家提出猪肉自给率保持95%左右的要求,相继江苏省出台相关文件提出70%,苏南地区30%的自给率要求。而在畜牧业发展问题上,因持续多轮的环境治理压力使得地方政府如“惊弓之鸟”,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受到重挫,因此政府主导引领的作用发挥不强,主动发挥财政政策支持的渠道不多、力度不大。如考虑在原有基础上扩大发展,因土地资源和环境资源的受限,发展空间也有不同。因此各地保供给压力巨大。

5. 畜牧业队伍力量弱化。主要表现在人员老化。随着近几年畜牧业的萎缩,基层条线多年未招录新人,人员队伍严重老化,有些地方人均年龄在50岁以上,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畜牧业发展工作要求。同时畜牧业队伍还不够稳定。近年来在推行机构改革的过程中,各地压减职能处室,畜牧兽医条线人员多管或分流现象普遍,专注于畜牧业发展工作的专职人员已所剩无几,且工作更多的满足于完成任务而缺乏对区域内畜牧业发展的思考。加之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从事专业性工作的人才培养机制还不健全,对新发展阶段畜牧兽医工作的科技创新能力、法治建设能力等培养较缺乏,工作行政推动多于技术服务联动,服务企业水平不高,政策落地实效不强。

二、新发展阶段畜牧业发展思路

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强主体、提水平、促转型,努力构建符合地方实际的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

1. 规划先行,优化布局。根据畜禽限适养区规划、生态红线等区域大规划,坚持畜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要求相协调原则,按照分类指导、各自负责的原则科学规划畜牧业发展布局。对现有发展条件较好的养殖企业,积极协调推动养殖用地和附属配套用地纳入土地利用规划,不断优化畜牧业发展整体布局。

2. 结构调整,精致发展。立足地方自然禀赋和资源特色,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抓手,以提高土地生产率为目标,以“精”和“特”为方针,坚持走彰显地方特色的畜牧业精致发展之路。

上一篇:对我国新时代畜牧业现代化的思考

下一篇: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 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