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监测流调 > 文章

非瘟病毒传播规律解析及其检测技术

时间:2021-07-27    点击: 次    来源:青岛立见    作者:周斌 - 小 + 大

一、非洲猪瘟强、弱毒传播规律解析

(一)病毒特点:病死率高,但传播速度慢

非洲猪瘟病毒具有病死率高、传播速度慢的特点。提高实验室阳性样本检出率,主要考验两方面检测能力:第一,如何在大量的样本,如100份、200份甚至上千份的样本中检出阳性样本;第二,如何在阳性样本中发现弱阳性样本。在疾病感染的早期,不管是强毒还是弱毒,病毒含量都是很低的,检出的概率只有百分之几,所以要提高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因为阳性的样本量、检测结果对于猪场的决策者来说至关重要。

(二)2020年以来我国非洲猪瘟新特点

在养猪密度高、雨水充足的南方更注重自然变异弱毒株的检测及清除,在云贵川、中西部等地区偏重于强毒株的检测和清除;相比之下,强毒更易被清除。

自然变异弱毒株对母猪的影响很大,虽然其唾液、咽喉拭子、鼻腔液、尾根静脉血、耳静脉血、肛门拭子都是ASF抗原阴性,但一旦受到免疫应激或转群应激,在产仔之后就会转阳,这说明母猪隐性带毒,受到外界条件激发后,便间接性向外排毒。保育期和育肥期带毒,其死淘率体现在养殖后期。但是ASF有一特点,即一旦抗体阳性,则很难转阴,可利用此点进行ELISA抗体检测,及时发现阳性猪群。

蓝耳病可能会加重非洲猪瘟的感染(见下图)。蓝耳病属于猪的一种免疫抑制病,当猪群健康状态不佳时,会加重非洲猪瘟的感染。所以建议实验室定期监测蓝耳病毒抗体水平。最后,育肥猪容易继发慢性疾病,如关节肿胀、皮肤病变和呼吸道疾病等,使其死淘率加大。

(三)强毒株的流行规律

欧洲科学家在2017年模拟了生产条件下群体感染后强毒的传播规律,目的为验证除了接触传播,栏内、隔壁和对面猪群是否会发生气溶胶传播。人为对猪群进行鼻腔攻毒,第2天可在鼻腔拭子、口腔拭子、直肠拭子中测到病毒,第4到5天可在血液中检测到病毒,说明咽喉拭子的诊断相对较早;同居健康猪在第6天开始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在第7天可以检测到病毒,隔壁猪也在第7天检测到病毒,说明在同一栋猪舍里面,半米高的实体墙形同虚设;对面猪在第9天检测到病毒,第11天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

2021年3月,农业农村部发布了非洲猪瘟基因缺失毒株已形成大规模扩散面和污染面的新闻,提出要严厉打击非洲猪瘟假疫苗的违法行为。对于缺失毒株的研究,国内外媒体已多方报道,包括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刚任命的非洲猪瘟参考实验室中国区主任吴晓东研究员,也探讨了非洲猪瘟自然弱毒株演变的过程。一个国家、一个区域,甚至在野生动物体内发现某种病毒之后,就可能成为这种病毒的自然疫源地。目前,我国非洲猪瘟疫情在野猪身上已发现几起,说明病毒已经存在野生动物中,我国已成为其自然疫源地。因此,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将成为常态化。某种病毒要存活下来,势必要跟宿主共存亡,久而久之,毒力必然减弱。但当猪群的健康状况差、受到免疫抑制或环境污染严重时,猪群必然会表现出临床症状。

上一篇:张改平院士团队破解非瘟检测采血难题

下一篇:养猪场疫病监测与疫病防控分析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