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5-10 点击: 次 来源:中国动物检疫 作者:刘文,彭勇刚 - 小 + 大
4 疫情扩散风险 该乡于5 月4 日15 时30 分报告临床怀疑病例,随即县畜牧兽医局介入调查并初步诊断为临床怀疑病例后,当天17 时30 分即采取了隔离、禁止动物移动等临时控制措施。5 月5 日,市疫控中心初步诊断为临床怀疑病例后,江陵县人民政府立即采取了封锁、扑杀、消毒、无害化处理和疫情排查等控制措施。结合FMD 最长潜伏期为14 d 的特征,追踪调查期设为4月14日至该村实施封锁。调查显示,封锁期间,该村无易感动物调出,也未向疫区外运出栏舍垫料、粪便等污染物,因此疫情由疫点向外扩散的风险较低。 5 疫情处置 5 月5 日 16 时 30 分,江陵县人民政府划定了疑似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对疫区实施了封锁,并设置了临时动物防疫消毒点和警示牌;5 月5 日21 时,对疫点内的病畜和同群畜进行了扑杀,对病死牛以及被扑杀动物、饲料和粪便等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在疫点内全面开展了消毒灭源,对疫区全面开展了疫情排查、紧急免疫等工作,要求全县家畜实行圈养。5 月20 日,荆州市畜牧兽医局组织专家验收,认为符合解除封锁条件,随即该县人民政府颁布了解除封锁令。 6 讨论 6.1 疫情来源 2018 年4 月20 日前,江陵县马家寨乡资圣村没有从外地购进牛羊,牛羊一直在公共区域放牧。经访谈养殖户和当地兽医人员,证实该村未出现FMD 临床怀疑病例。牛FMD 潜伏期平均为2~7 d,最长14 d。赵某峰 2 头牛于4 月27 日(引进后7 d)发病,5 月4 日专家组现场检查发现,牛食欲正常,无咀嚼困难现象,仅舌面有水疱破裂后瘢痕等FMD 后期症状。周某义等4 个养殖户的牛于5 月2—4 日(距4 月27 日14 d,最长潜伏期内)发病,表现为流涎、口腔水疱等FMD发病初期症状。因此,推测赵某峰引进的牛当时可能处于潜伏期内,疫情来源于引种传入病原。 6.2 疫情传入及传播途径 调查发现,发病养殖户赵某峰购入的12 头牛无免疫耳标和动物检疫证明,从而导致病原传入。而启运地、途径地和目的地检疫监管部门都没有发现其引进未经检疫动物的行为,说明基层动物检疫监管工作存在漏洞。货主应当在动物及动物产品离开产地前申报检疫。但养殖户对产地检疫工作认知不清,动物防疫法规认知较差,经常千方百计逃避动物产地检疫。因此,应当加大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增强畜禽养殖户以及动物经纪人遵纪守法意识;加强兽医工作人员培训,提升其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强化监管责任,实现养殖、流通和屠宰等环节动物检疫监管全覆盖。 养殖户赵某峰引进的牛只并未按要求进行隔离观察,而是直接混群饲养,从而导致疫情在群内扩散。因此,为降低疫病传入风险,应尽量坚持自繁自养。必须跨区域引种时,应先了解输出地疫病发生和流行情况,引种审批通过后再启运;到达目的地后,及时向输入地相关部门报告,并采取隔离观察措施,合格后方得混群饲养。本起疫情通过公共区域放牧时病畜与易感动物接触而发生群间扩散。该村其他9 个养殖户的牛与发病养殖户的病畜在共同区域放牧、饮水,这会极大增加疫病传播风险。因此,为切断疫病传播途径,应当改变养殖模式,禁止放牧,推行圈养舍饲。 6.3 疫情暴发的内在因素 该起疫情发生时,发病养殖户赵某峰引进的牛没有进行强化免疫,周某义等3 个养殖户2 次FMD 免疫间隔期超过6 个月,导致免疫抗体水平不高,动物不能处于有效保护状态,从而导致疫情暴发。以免疫为主的防疫策略,在有效控制散养模式下 FMD、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广大养殖者存在侥幸心理,不免疫注射疫苗,没有采取适当的防控措施,以及免疫程序不到位、消毒不规范等都是导致疫病发生的隐患。因此,养殖场户应当加强 FMD 的基础免疫,严格做到群体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0% 以上,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达到 100%,并按照相关要求佩戴免疫标识和做好免疫记录。 7 结论 调查认为,该起疫情通过引进未经检疫动物带毒传入引起,未隔离即混群饲养及在公共草场放牧导致疫情在群内和群间传播,因牛免疫抗体水平不高导致疫情发生。疫情提示,应加强检疫监管和生物安全管理,强化基础免疫,改善饲养模式,防止此类疫情再次发生。 |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