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畜牧科技 > 误区解析 > 文章

口蹄疫防控的六大误区

时间:2021-03-25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佚名 - 小 + 大

一: 不了解疫情形势,误认为口蹄疫流行变缓

部分养殖户认为若周边养殖场未发生口蹄疫,则不用免疫口蹄疫疫苗,这种做法万万不可取。大家应该清楚空气传播对口蹄疫病毒远距离传播的重要意义。口蹄疫病毒在潮湿低温的天气能随风移动50~100公里以外,还有资料报道可达260公里。若不免疫口蹄疫疫苗,养殖场就存在发生口蹄疫的很大风险,最终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为国内口蹄疫仍然流行O型和A型两个血清型,流行毒株复杂,给我国口蹄疫防控带来严峻挑战!

二: 只要猪口、鼻、蹄部出现水疱症状就认为是口蹄疫

塞内卡病毒病、猪水庖病、猪水疱性口炎、猪痘等疫病与口蹄疫临床症状相似,难以区别。目前国内流行的塞内卡病毒病感染猪后,成年猪感染初期出现厌食、嗜睡和发热等症状,随后鼻镜部、口腔上皮、舌和蹄冠等部位的皮肤、黏膜产生水疱,继而发生溃疡,严重时蹄冠部的溃疡可以蔓延至蹄底部,造成蹄壳松动甚至脱落,病猪出现跛行现象,新生仔猪(7日龄以内)死亡率显著增加(高达30%~70%)。因此仅仅根据临床症状,无法判断是否为口蹄疫,还需要采集病料做实验室诊断才能确诊。

三: 口蹄疫免疫程序不合理,只做春秋两防!

目前,口蹄疫流行没有明确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2018年口蹄疫疫情为例,在相对炎热的季节依然发生了较多次数的疫情。因此,口蹄疫的免疫不能按季节性只做春季和秋季免疫,而要做到全年免疫,加强防范意识,确保免疫密度达到100%。

四: 将口蹄疫疫苗当做口蹄疫的治疗药品

疫苗免疫的目的是为了预防疫病的暴发、流行,口蹄疫疫苗也不例外。我国将口蹄疫列为重大动物疫病,坚持预防为主的策略,实行区域化管理,遵循“因地制宜、分区防治、分型控制”的原则,大力推进综合防治策略,严格落实免疫预防、监测净化、流通监管、应急处置、无害化处理、检疫监督等措施。口蹄疫疫苗紧急免疫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未受感染的易感动物,而不是用于治疗已发病动物,切勿将口蹄疫疫苗当做口蹄疫的治疗药品用于发病后的治疗。

五: 选用的口蹄疫疫苗与流行毒株不匹配

口蹄疫病毒有7个血清型(O、A、Asia1、C、SAT1、SAT2、SAT3),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保护,因此防控口蹄疫相当于防控7种不同的传染病,而同一血清型的不同分离毒株抗原性也有差异,交叉保护性差,因此在选择口蹄疫疫苗时一定要选择制苗毒株与流行毒株相匹配的疫苗才有效。针对目前我国流行的O/Mya-98、O/CATHAY、O/PanAsia、O/Ind-2001、A/Sea97/G2,最为匹配的疫苗为猪口蹄疫O型、A型二价灭活疫苗 (Re-O/MYA98/JSCZ/2013株+Re-A/WH/09株)。

六: 频繁更换疫苗,认为免疫一次就可高枕无忧

目前,国内生产口蹄疫疫苗的企业有8家,不同疫苗厂家的制苗毒株不尽相同,不同疫苗免疫接种后产生的抗体水平也差异较大。依据口蹄疫流行形势选择制苗毒株与流行毒株最为匹配的疫苗后,不要频繁更换口蹄疫疫苗,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口蹄疫疫苗免疫接种次数不同,免疫保护率也不尽相同。第一次免疫接种后,猪保护率30-40%、牛保护率50-60%,第二次免疫接种后免疫保护率才能达到90-100%。更不能抱有免疫一次就可高枕无忧的侥幸心理。

上一篇:仔猪断脐四大忌

下一篇:猪场消毒时易忽略的三个细节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