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3-21 点击: 次 来源:兽医导刊 作者:吴洪岳 - 小 + 大
摘要:本文就羊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综合防控措施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希望能够为养殖户提供参考以及借鉴,保障我国养羊行业实现稳定发展。 1 流行特点 1.1 感染对象 绵羊以及山羊是羊小反刍兽医主要的感染对象,相比较而言山羊一旦患病其病症更为严重。在传染性不加控制的情况下,羊小反刍兽疫病毒也可能导致野猪以及野鹿感染,但是与羊相比其患病后临床症状并不明显。 1.2 传播方式 羊小反刍兽疫病毒主要在宿主体内大量复制,接着以唾液、粪便、公用水源等作为传播媒介,使下一个动物被感染而成为新的宿主。羊小反刍兽疫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以及消化道传染。 1.3 发病季节 羊小反刍兽疫的发生不存在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是该病高发于潮湿多雨或者寒冷干燥的养殖环境。 2 临床症状 羊小反刍兽疫的潜伏期一般为4~5d,一些病羊的潜伏期可能会达到21d。羊只患病后,其体温会迅速升高至41℃,高热症状通常会维持3~5d。接着病羊精神萎靡、躁动异常、毛发暗淡、食欲不佳、口鼻干燥。病羊口腔以及鼻腔等部位存在大量的脓性黏液,在呼吸过程中排出明显的恶臭气味。病羊口腔黏膜存在明显的充血以及轻微糜烂现象,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其糜烂症状逐渐加剧最终出现组织坏死。接着病羊牙床、上颚、下颚、舌头等口腔组织出现坏死,脱落的坏死组织部位逐渐出现形状不规则的糜烂斑。如果病情较为温和,病羊通常在2d 内即可逐渐痊愈,这类羊只治愈概率较高;如果病情较为严重,在发病后期病羊出现腹泻以及脱水现象,其机体逐渐消瘦,妊娠期母羊还会发生流产,随着病情的日益恶化病羊最终因衰竭而死亡。 3 病理变化 对病死羊进行剖检,可见其气管以及喉部等存在明显的出血现象,具体表现为支气管肺炎;肠道存在糜烂性坏死或者出现出血症状,直肠、盲肠以及结肠近端可见明显的呈斑马状的条纹样出血;病羊皱胃创面存在明显的充血现象,可见大量糜烂坏死灶;一些病羊脾脏明显肿大,存在坏死灶,其淋巴结也存在明显的肿大现象。 4 综合防控措施 4.1 严格引种 小反刍兽疫病毒可以通过草场、饲料、土壤以及水源等各种媒介进行传播,因而在引种过程中,必须充分并且客观的对引入地环境进行调查,认真衡量各种可能引发疫情的因素从而准确分析引种质量,使引种的质量安全得到保障;与此同时,还需对羊群开展抗体检测工作,如果羊群对该病毒缺乏免疫力需要为其注射疫苗,从而提升引种质量,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4.2 落实引种羊隔离观察制度 在养羊产业当中,从外地采购优质品种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行为,为了防止所采购羊只携带有羊小反刍兽疫病毒,在羊只进入到当地养殖市场之前,必须对引种羊只严格落实隔离观察制度,其隔离观察时间不得小于21d,这样可以有效降低羊群小反刍兽疫的感染风险。 4.3 做好公共设施混用管理工作 羊小反刍兽疫病毒可以通过分泌物以及排泄物等进行传播,因而在公共场所内开展联合放牧均可能导致该病的传播。为了有效防控羊小反刍兽疫疫情,需要合理规划公共牧场、草坡以及水源等各种公共设施。必要时需要尽可能对羊群进行圈养,以防羊群受到疫情的侵害。 4.4 提高疫病防控意识 在日常饲养过程中,养殖户需要不断提升其自身疫病防控意识,明确羊只在羊小反刍兽疫潜伏期时的疫情潜伏期状态,一旦发现感染羊只,趁羊群尚未全部感染迅速对病羊进行隔离。做好未感染羊群的药物防治工作,实现疫情的有效控制。 4.5 加强免疫接种 疫苗免疫是羊小反刍兽疫最为有效同时最为可靠的一种预防措施。一般为1月龄以上的羊只接种小反刍兽疫活疫苗,接种部位颈部,接种方式未皮下注射,接种剂量一般为1mL。 4.6 严格卫生消毒制度 在日常饲养过程中养殖户需要严格落实消毒制度, 按照相关规定对进出入人员以及车辆进行消毒,每天做好圈舍的卫生清扫工作。每周对羊舍、周边环境、办公区域等进行1~2 次消毒。在隔离病羊的区域,每天需要对场所以及用具等进行消毒。饲养人员在进入养殖区域时必须经过淋浴消毒,同时穿上防护服以及鞋套。 4.7 加强饲养管理 合理喂养羊只, 结合羊只在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为其合理搭配精饲料以及粗饲料。合理控制饲养密度,做好养殖圈舍的通风换气工作,在提高羊舍空气质量的同时保证羊舍处于干燥状态。另外,还需为羊只提供足够的运动场所,保证其获取足够的运动锻炼。 |
上一篇:牛羊霉菌性肺炎的防治
下一篇:羊酸中毒的症状及防治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