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3-02 点击: 次 来源: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作者:王立贤,王立刚 - 小 + 大
1898年,丹麦登记了12个大白猪群和50个长白猪群,成立了全国猪育种和生产委员会指导育种。1907年,丹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猪后裔测定站(用来集中测定猪后代的生产性能和外貌等特征,并以此评定猪的种用价值),核心群中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和胴体品质都以后裔测定的科学数据为依据而进行选择,经过数十年努力,丹麦长白猪成为流线型、体长而后躯发达的理想瘦肉型品种。 杜洛克猪外貌与生产性能的演变则体现了美国猪的育种史。在十八世纪和一战期间,杜洛克是一种大体型脂肪型猪,在20世纪二十年代,曾一度开始向瘦肉型转变,但二战期间由于杜洛克猪体型大,能生产大量猪油以满足当时需要,所以仍回到了脂肪型猪种。一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猪肉市场对脂肪需要急剧减少,这时才真正转变育种方向形成瘦肉型猪。
图3.长白猪120年的演化过程 (二)中国猪的育种历程 中国猪拥有9000年的驯化历史,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方猪种资源,其育种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二十世纪以前,我国主要以地方猪自繁自养为主,猪育种主要以适应当地环境、抗病力强、肉质鲜美、外貌适合当地文化审美与消费需求为主,也因此形成了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种资源,如比较抗寒的东北民猪、适合做腌制火腿的金华猪,以及产仔数多的太湖猪等。
图4. 清明上河图中的猪(1085-1145,张择端) |
上一篇:牧场奶牛梭菌病的防控(图)
下一篇:牛结节性皮肤病免疫技术(图)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