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2-10 点击: 次 来源:今日养猪 作者:章红兵 等 - 小 + 大
3 未来猪病防控建议 3.1 完善综合防控体系和个性化防控方案 构建兽医行政部门、养殖企业、运输企业、屠宰企业、肉制品加工企业、饲料企业等多部门、多单位组成的疾病防控命运共同体,做到联防联控。因为消除大环境中的病原和切断外部传播途径需要行业共同努力。所以,猪场的防控观念、防控方案、防控措施一定要结合猪场所在地兽医行政部门的所作所为及周边情况,不能眼睛只盯住自己猪场内部。 每个猪场应根据本场地理位置、周边环境、猪舍结构、设施设备、饲养规模、饲养方式、人员配置等因素制定和完善综合防控体系,采取可操作、可落地、真正有效的个性化防控方案,包括生物安全方案、营养方案、管理方案、环控方案、保健方案、免疫方案、驱虫方案等。同时,根据不同季节(如南方的雨季和北方的冬季、春节期间)、猪场周边疫情的变化,适时调整防控重点。条件成熟的猪场,采用数字化、智能化防控技术。 3.2 生物安全是疫病防控的有效手段 生物安全永远是健康养猪最重要的措施。如何开展人员管理、生产物资和生活物资管理、车辆管理、生物媒介管理及环境管理等,专家学者已介绍了很多,本文不再赘述。笔者认为,生物安全措施中最需要重视的是:各区域之间物理屏障的构筑和缓冲区的建立,分区分级防控,猪与物资的中转,隔离与消毒的有效性,措施的落实与评估(出猪台、办公区、厨房远离猪场,最大限度地采取封场管理)。如消毒前的清理清洗、消毒药的性质、消毒方式、消毒设备、消毒药的浓度、消毒药的用量、消毒时间、环境温度等因素对消毒效果影响的问题。 3.3 树立以养为主、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科学疾病防控观 饲料品质低劣,能量、蛋白质等含量不足或配比不合理,导致猪营养不足、不均衡以及关键性抗病营养缺乏。饲料中重金属、霉菌毒素含量超标,机体代谢产生的生物毒素和便秘产生的毒素在体内累积,引起机体慢性中毒,抵抗力下降。水量、水压不足和水质差,直接影响机体健康度。猪长期生活在温度、湿度、密度、光照度、通风度、卫生洁净度不适的环境中,导致机体机能下降。引种、断奶、转群等生产应激不科学处置,导致疾病多发。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增加猪体的代谢负担甚至损伤组织和器官,不科学带猪消毒造成对猪皮肤黏膜的损伤。因此,通过提供充裕、平衡、精准的营养,使用富含益生菌、有机酸、高活性消化酶和小肽、免疫多糖、核酸、核苷酸等代谢产物的优质生物发酵饲料,提高肠黏膜屏障功能,调整肠道菌群平衡,激活免疫系统,提高饲料消化吸收率,满足机体维持需要、生长需要、繁殖需要、免疫需要、抗病需要,以增强机体抵抗力,降低猪只发病率与死亡率。提高环境舒适度、饲料营养度和动物福利,让猪吃好、喝好、吸好、住好、玩好、排泄好,全方位提升猪群的健康度和抗病力,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3.4 疫苗免疫是预防传染性疾病的重要途径之一 目前尚无安全、有效、合法的商业化非洲猪瘟疫苗。其他疫苗虽然市场上品种繁多,但不同厂家质量存在较大差异,再加上疫苗运输储存不当、疫苗毒株(菌株)与猪场流行毒株(菌株)不匹配、猪只免疫营养水平低、过冷或过热的环境、免疫接种操作不当、免疫程序不合理、疫苗之间的干扰以及免疫时猪群不同的生理与病理状态,均可能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不合理使用疫苗,还会增加猪体的代谢负担甚至损伤组织和器官,导致病毒毒株的多样性;高频次、高剂量注射疫苗,会引起免疫麻痹,干扰免疫应答,增加应激,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因此,疫苗免疫虽然是预防传染性疾病的重要途径之一,但不能过分依赖疫苗,必须科学使用疫苗才能取得应有的防病效果。 3.5 中药等功能性药物能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 大量研究和临床应用表明,中药中的多糖、生物碱、树脂类、挥发油类、甙类、有机酸等生物活性物质,能提高第一道屏障——呼吸道、肠道等的SIgA含量,提高第二道屏障——免疫器官 (包括脾脏、淋巴结、扁桃体和胸腺等)功能和免疫细胞(B细胞、T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和NK细胞等)活性,提高第三道屏障——Ⅰ型干扰素(IFN-α、IFN-β)、防御素和溶菌酶等细胞因子含量,双向调节免疫功能,扶正祛邪,有利于消化吸收、舒肝利胆、健脾强胃、修复生理系统损伤,发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抗菌、抗病毒、抗应激等作用。研究表明,微生态制剂有助于动物肠道健康,改善肠道微生物菌群平衡,提高免疫功能。小肽、寡糖等功能性物质能提高动物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因此,生产中科学使用中药、微生态制剂等有助于猪病防控。 |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