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监测流调 > 文章

当前的非洲猪瘟检测技术亟待升级

时间:2021-01-17    点击: 次    来源:抗非大家谈    作者:陈家锃 - 小 + 大

任何低概率事件在高频次操作的情况下都会成为必然。南方猪场雨季时需加强对水源的监测与管理,不能有丝毫大意,对于粉尘和饲料等以前没有重视的工作,也需要有专人去研究落实。

北方猪场在冬季注意消毒程序的合理性。气温较低时,消毒剂的效果会大打折扣,有些烘干设施也不能达到有效温度和作用时长,因此北方猪场要特别加强冬季的洗消和生物安全工作。

(5)狠抓内部生物安全。猪场可能存在松懈和麻痹大意,管理者要多下去走一走、看一看,才能发现其中漏洞。在做好外部生物安全和检查的同时,也需加强内部生物安全管控,避免疫情的扩散。

(6)提升群体健康度。除通过增加猪群营养(包括蛋白)的摄入来提高猪群对非洲猪瘟基因缺失毒株的感染阈值之外,在目前状态下,猪场应降低养殖密度,淘汰易感猪,同时关注蓝耳病等免疫抑制病的日常监测(绝不能因噎废食,因担心非洲猪瘟传播而不做猪群的抗原抗体监测等工作)和防控。

(7)重新审视一条龙养殖模式的弊端。在没有找到针对非洲猪瘟基因缺失毒株有效的群体监测方案之前,先将“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

(8)引种前进行非洲猪瘟抗体和核酸检测,避免引入传染源。

(9)2021年,打好种猪保卫战,对种猪场严防死守,提前制定针对非洲猪瘟基因缺失毒株的防控方案,力保阴性的核心种猪资源。

【孙元博士点评】

目前,国内生猪产能逐步恢复到非洲猪瘟发生前的水平,表明我们在与非洲猪瘟野毒株的遭遇战中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令人痛心的是,逐渐恢复元气的养猪业正在遭受“人造毒株”的新一轮打击。

本文中,陈家锃博士结合临床实际,指出非洲猪瘟基因缺失毒株感染隐蔽性强、临床症状出现晚、不易被发现,现有的病原、抗体检测技术亟待升级,强调防控非洲猪瘟基因缺失毒株要提高认知、筑牢生物安全防线、整治外围环境、保护好种猪、做好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防控等。

面对不断变化的防控形势,我们养猪人要提高防范意识,升级防疫措施,做好内外生物安全,建立有效的防控技术体系。

 

上一篇:基于全面质量管理提升实验室非洲猪瘟病毒检测能力

下一篇:关于新冠疫苗接种单位环境标本监测相关工作技术建议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