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结节性皮肤病,又称牛结节疹、牛结节性皮炎或牛疙瘩皮肤病,是一种牛的痘病。 临床特征包括:发热,皮肤、粘膜和内脏器官出现结节,机体消瘦,淋巴结肿大,皮肤水肿;在奶牛上会导致产奶量突然下降,母牛不孕、流产,公牛暂时或永久性不育,肉牛生产性能下降,损坏皮张,甚至因为继发细菌感染而导致动物死亡,从而对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该病的病因及处置方法 一、病原学 病原 | 1型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 | 山羊痘病毒属 | 物理性质 | 灭活:55℃下2小时或65℃下30分钟 | 存活:-80℃下皮肤结节中10年,4℃下组织培养液中6个月, 干燥痂皮中35天,风干皮革18天,阴暗棚舍里数月 | 化学性质 | 灭活:乙醚(20%)、氯仿、甲醛(1%)、十二烷基硫酸 钠、苯酚(2%,15分钟)、次氯酸钠(2-3%)、碘化物 (1:33稀释度)、Virkon(2%)、季铵盐化合物(0.5%)等 | 对强酸、强碱、含脂溶剂的去污剂很敏感 | 二、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 | 牛(不感染人) | 主要包括黄牛、瘤牛和家养亚洲水牛,产奶奶牛的危险性最高 | 发病率 | 5%-45% | 死亡率 | 可高达10% | 流行时间 | 6-9月份,多发于雨后 | 传染源 | 唾液、眼鼻分泌物、奶、精液、结节溃烂分泌物、脱落痂皮 | 传播方式 | 1.节肢动物机械性传播 2.直接接触传播 3.摄入病毒污染物 | 1.蚊(如库蚊、伊蚊)、蝇(如螫蝇)等 | 我国目前 流行状况 | 2019.08.1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我国首次确诊 在伊犁州察布查尔县、霍城县、伊宁市发现病牛218头,死亡1头 | 三、疫情排查与处置 目前 排查区域 | 新疆全区、边境省份、近期有从新疆调入牛只的地区 | 典型 临床症状 | 牛只全身皮肤出现10~50毫米多发性结节、结痴,以及伴随肩脚下和股前淋巴结肿大,奶牛乳房炎、 产奶下降等 | 疑似 疫情处置 | 立即隔离、限制移动,组织专家诊断。 采集病牛皮肤结痴、抗凝血、唾液或鼻拭子等样品,送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 | 确诊 疫情处置 | 立即扑杀所有病牛,无害化处理,监视同群牛,环境彻底清洗、消毒,灭杀蚊蝇等昆虫媒介。 采用国家批准的山羊痘疫苗(按照山羊的5倍剂量)对病牛所在县及其相邻县全部牛只进行紧急免疫。 | 扑杀、紧急免疫完成后1个月内,限制同群牛移动,禁止发生疫情县活牛调出。疫情发生前1个月内生产的牛皮需辗制成皮革后方可调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