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综合篇 > 文章

我国发展家庭农场的现状和问题及政策建议

时间:2020-07-16    点击: 次    来源: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岳正华,杨建利 - 小 + 大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即家庭农场呈现出经营规模差异较大、经营效益较好、发展速度较快等特征,其发展面临着中央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农民有强烈愿望发展家庭农场等大好机遇,但也面临着家庭农场经营主体缺失、资金短缺等严峻的挑战。总结了国外发达国家发展家庭农场的做法与经验及启示,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实践,提出了要明确确定土地权属关系、着力构建新型家庭农场经营主体培育机制、加强家庭农场金融扶持政策创新、加快完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家庭农场等政策建议,以期为实现家庭农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和良好环境。

关键词: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农业经营体制;新型经营主体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的确立,极大的激发了亿万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大幅度提升,农业农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198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40731万t,6年间年均增长4.9%。但随着改革开放的加速推进,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时过境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度张力已逐渐减弱,甚至衰竭。因此,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更好的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新阶段实现农业农村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途径。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家庭农场”首次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这为我国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指明了方向。发展家庭农场是我国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对改变当前我国小而散的农业经营格局,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及就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发展家庭农场能进一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1.1发展家庭农场是进一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举措

发展家庭农场是我国农业生产中专业化和经营化发展方向的转变,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首先,发展家庭农场有利于降低农业生产经营中人地的比例关系,提高了劳均土地占有量,进而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其次,发展家庭农场有利于农业技术进步与推广,增加了农业资本投资,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最后,发展家庭农场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提升人均产出。2010年我国农业平均劳动生产率为24818.63元/人,而新疆建设兵团农业劳动生产率为117058.77元/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72倍,进一步的诠释了适度规模经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之所以具有很强的竞争力,重要原因也是因为他们的家庭经营的农业土地规模较大。因此,发展家庭农场,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有利于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继续提高。

1.2发展家庭农场是进一步提高土地产出率的重要抓手

当前,我国农村一般家庭经营的土地规模较小,土地平均化和细碎化问题比较突出,2011年我国户均经营土地的数量仅为0.46hm2,这种土地小规模的分散经营阻碍了土地产出率的进一步提高。发展家庭农场,实现土地经营的规模经营,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土地产出率。首先,发展家庭农场有利于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科技化,进而提高土地产出率,以黑龙江农垦系统为例,2009年黑龙江农垦水稻单位面积产量为8460kg/hm2,比处于相同生态区的非规模经营地区高2067kg/hm2;其次,发展家庭农场有利于提高农业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效应;再次,发展家庭农场有利于农户与农业龙头企业等其它农业相关利益主体的博弈,提高维护自身利益能力;最后,发展家庭农场对于破解“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对接难题很有裨益。据农业部一项调查显示,现阶段种粮户的经营规模达到6.67hm2以上时,土地产出率会提高10%以上,经济效益会提高25%以上。

1.3发展家庭农场是尽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

随着我国农业科技的进步与推广,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将不断减少,2011年,我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5278万人,外出农民工15863万人,本地农民工9415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日益凸显。发展家庭农场可以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农民工既不离土也不离乡,家庭农场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首先,发展水果、蔬菜、畜禽养殖、旅游观光等劳动密集型家庭农场可以有效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据笔者在四川省金堂县的调研,该县的绿山现代农业产业园、天和食用菌产业园、三溪镇脐橙生态观光园吸纳了当地70%以上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其次,家庭农场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社会化服务及农产品的营销和加工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又一重要渠道。此外,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可以给予留守儿童及空巢老人更多的关怀,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创新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和引导土地向种田能手、家庭农场等流转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上一篇:陈焕春:当前我国养殖业转型升级的思考与建议

下一篇:未来5-10年养殖业发展的9个方向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