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与不平衡发展间产生的矛盾,是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当前人们不断增强食品安全意识,然而现阶段需要检疫的动物数量过多,使得检疫工作量大,加上一些疫病处于潜伏期,在检疫过程中会出现漏检的情况,导致一些带有疫病或是违禁药残留的动物进入市场,进而威胁人体健康。而对于无法确定的情况应提高检疫动物工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可以在动物疫病中使用检测试剂,有利于检疫工作的顺利开展。对动物进行检疫也是保证生物安全的良好措施,为确保顺利完成检疫工作,应保证检测试剂的合格性和规范性。 1 动物检疫使用检测试剂存在的问题 1.1 不同检测靶标使得结果存在差异 现阶段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相同疫病的检测方法在市场上会有很多不同品牌的试剂,例如ELISA试剂盒存在不同抗原,PCR方法由于针对不同基因都会使得检测结果产生差异。 1.2 不同检测方法使得结果存在差异 为了更准确的检测疫病,面对相同的疫病通常使用很多种检测技术,而检测方法不同将会使结果存在差异。针对副结核病经常应用的检测方法有DTH及ELISA法等,我国新疆在2013年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使用DTH及ELSIA法对两批总数2106只澳大利亚种羊开展副结核病检测:使用DTH检测了1344只羊,其中有69只呈现阳性,接着使用ELSIA方法来检测同一批羊,最终一只羊结果为阳性;使用DTH来检测剩余762只羊,其中有68只呈现阳性,接着使用ELSIA方法来检测,最终有2只羊结果呈现阳性,以上意味着DHT与ELISA这两种检测方法最后的结果存在一定差异。现阶段在国际贸易中经常使用的检测方法有虎红平板凝集、补体结合、血清凝集试验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1.3 不同检测试剂性能使得检测结果存在差异 在具体的检测中,一些检测试剂没有较高的特异性,容易和同种属疫病产生特异性反应,将会使检测结果呈现假阳性,对于检疫的准确性造成严重影响。2011年在德国发现了施马伦贝格病,其属于虫媒性病毒病,大多发生在欧洲国家。由于这一病原和赤羽病都是正布尼亚病毒,属于辛波血清群,其中基因序列为同源,在具体检测过程中,对这两种疫病进行检测的试剂,通常无法完全区分两者差异,并产生非特异性反应。 2 检测试剂问题的解决措施 动物检疫中的试剂质量是否存在问题,对于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有直接影响。现阶段市售试剂盒的质量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怎样在复杂的市场中有效选择适合检疫工作并满足其需求的检测试剂,应该采用以下措施。 2.1 构建规范、标准的质量评价体系 在近几年,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动植物监管司要求,我国检疫科学研究院开展6种动物疫病常用检疫试剂质量评价的工作,从而对试剂的敏感性、诊断特异性、诊断敏感性、批内及批间变异系数进行评价,将其作为试剂盒的评价指标。而实验室的评价指标有试验室检测资质和样品盘代表性,对评价实验室和试剂供应商进行双招标,保证获得客观、科学、公正的评价结果。然而因为这一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未来的工作中应该吸取相应的工作经验教训,以便有效构建起标准、规范的评价体系。 2.2 根据检测目的选用试剂,使用多种配套方法 虽然检测疫病的方法有着较多种类,但不具备一个方法适合所有个体及群体流行病学的调查,在筛查个体时每一种方法都存在一定局限性。在具体检测中,可按照其不同检测目的,选用合适的检测试剂。例如在筛查疫病和开展调查流行病学工作时,应选用具有较高诊断敏感性的“广谱”检测试剂,将检出率提高;在确定临床发病病例及疑似疫病时,应选用具有较高诊断特异性的检测试剂,保证获得可靠的检测结果。有机结合两者,在开展初筛工作时可选用具有较高诊断敏感性的检测试剂,避免出现“漏检”情况,保证初筛的安全性,针对可疑的阳性样品可使用具有较高诊断特异性的检测试剂来复核验证,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2]。与此同时,可根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制定的《陆生动物诊断试验和疫苗手册》中的“金标准”,最后确认样品状态,确保获得准确、可靠的结果。 2.3 强化自主研发,确保检测水平 现阶段实际工作中应用的试剂,相同样品可能出现不同的判定结果。其原因可能是试剂盒自身存在不同的质量,或是因为指标优化环节使用的临床样品是国外动物血清等,从而临床样品背景值和本土品种有一定差异存在着。因此可结合科研院所以及产业化机构的力量,有效研发出与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符合的检测试剂,避免出现检测试剂不适用的情况。除此之外,我国应该加大培训检测人员能力的力度,不断提升检测水平,最大限度降低人员操作错误而产生的结果差异。 综上所述,动物检疫工作中之中检测试剂将发挥出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合理、有效的手段将动物检疫质量提升。不同检测试剂应用到不同疫病检测中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因此在使用前,加强对试剂的研究,确保在检测中使用更加合理的试剂,也可在初筛和再次检测中使用不同的试剂,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