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监测流调 > 文章

由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引发的兽医实验室核酸检测的思考

时间:2020-04-10    点击: 次    来源:中科基因    作者:肖银霞 - 小 + 大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世界都在关注新冠肺炎的相关知识,尤其是防治措施,科研人员与医护人员全力研究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以下简称新冠病毒)的检测诊断及其防治措施。COVID-19是一种RNA病毒,其RNA有自我复制和逆转录两种复制方式。病毒在复制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异,这是RNA病毒的一个共性,如原本为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株(H5N2、H7N7、H9N2),可经6~9个月禽间流行迅速变异而成为高致病性毒株(H5N1),这给有效疫苗的研制增加了困难。为了减少病毒的散播,更好地控制传染源,需尽早确诊感染者,病原学检测成为患者确诊的主要依据之一,而病毒核酸检测是病原学检查的快速诊断方法。

一、核酸检测的原理及意义

临床常用的核酸检测技术主要有常规PCR、套式PCR、实时荧光PCR和等温扩增技术等。新冠病毒是通过特定细胞表面的受体入侵细胞造成感染,并利用宿主细胞进行复制增殖,引起宿主发病。病毒核酸检测的原理,即根据病毒碱基寻找区别于其他病毒的核酸序列,由此设计引物或探针,实现核酸序列的“靶向匹配”;再通过细胞裂解液,提取病毒核酸,实时荧光RT-PCR扩增40次循环以上,使其核酸数量可达到足够通过荧光等常规方法进行检测。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引物和探针的设计,使之与该病毒核酸特定区域高度匹配,即特异性很强,一旦待检标本PCR扩增结果为阳性,则证明该标本中存在该病毒核酸。

我国颁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明确指出,鼻咽拭子、痰和其他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粪便等标本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为阳性,可作为新冠病毒肺炎的病原学诊断之一,而且下呼吸道标本(痰或气道抽取物)更加准确。但在疫病发生初期有人报道称,新冠肺炎患者中核酸检测的阳性率约为30-50%;而钟南山院士发布的近1100例新冠肺炎患者临床数据CT检查显示,76.4%的患者呈现了肺炎表现,主要为毛玻璃样阴影(50%)和双肺斑片状阴影(46.4%),绝大多数重症患者都能以此确诊。可见,核酸检测不能作为确诊感染的唯一手段,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临床影像学检测综合分析。由此,我们需要进行思考,样本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为什么阳性率不高呢?这就需要客观地分析疾病的发展过程、样本采集、样本的保存和运输、核酸的提取、扩增体系以及人员操作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同时实验室检测不能离开临床症状资料的分析。

二、影响核酸检测的因素

1、患者病情不同

根据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人员对来自213 名COVID-19 确诊病例的866 份样本检测结果进行的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后0~7 天采集的痰液、鼻拭子、咽拭子三种类型样本中,核酸检测阳性率仅为60%;而且随着病程发展三种类型样本阳性率均有所降低。表明新冠肺炎患者不同的病理时期机体内存在的病毒量不同,不同患者个体病毒存在的主要部位不同,虽然都出现病毒感染,但在相关的部位采集的病毒量较少或根本采集不到病毒,以至于通过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不到。如禽流感的潜伏期从数小时到数天,最长可达21天,临床检测采集样本时需采集早期感染的样本。任何疫病都有一定的潜伏期,不同的个体潜伏期长短不一,潜伏期的长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病毒的毒力、感染的病毒量、患者的大小和品种、营养状况、环境及应激因素等。有的在采样时感染可能发生数天或数周,不能确定标本采集时是否是样本采集的最佳时期。此外,在感染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或病毒复制数量达不到qRT-PCR检测的阈值,所以这些都不可避免会出现无法检出的现象。因此,在出现疑似病例,尤其是疫病高发地区、流行区要连续采集样本,多次检测,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分析检测结果。因此临床上,任何疫病的确诊都不能仅靠病原学检测1次阴性结果就做出疾病排除性诊断。

由此我们设想,如果发病动物经初步诊断可能是病毒性感染,须在动物发病的初期或急性期进行样品的采集,否则机体的免疫系统会吞噬病毒,导致病毒数量减少甚至消失,不易检出,而且临床上病毒感染的晚期极易继发细菌性感染,从而增加检测判断的干扰。兽医临床检测动物活体采样时,一定要选择有典型病症而且未经治疗的病例,这样可以获得动物传染病的基本信息,同样这对细菌学的检测也是至关重要的。对于群体性感染发病的情况,至少要选择5个动物进行样本的采集,每个动物的样品材料要有足够的数量,这样不仅要保证本次的检测顺利,也要为复检准备充足的样品。

2、样本采集部位偏差

要想提高核酸阳性检出率,首先要保证样本采集部位的准确性。新冠肺炎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发热、干咳、乏力,有些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针对新冠病毒检测的采集,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指出,鼻咽拭子、痰、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粪便等标本中可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第六版的指南建议采集痰标本,而在第七版提出下呼吸道标本(痰或气道抽取物)最准确。但临床病例个体情况差异较大,有的患者无痰,有的下呼吸道的肺泡灌洗液标本采集不便,导致上呼吸道采集的样本病毒含量低或不含病毒,致使检测结果差异较大。

上一篇:仇华吉:关于非洲猪瘟防控的23个问题

下一篇:内蒙古违规调入仔猪排查出非瘟疫情的调查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