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畜牧科技 > 误区解析 > 文章

使用酸化剂防控非洲猪瘟存在哪些误区?

时间:2020-03-01    点击: 次    来源:抗非大家谈    作者:范卫彬 - 小 + 大

编者按:近几年来,非洲猪瘟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由于目前尚无有效的非洲猪瘟疫苗和治疗方法,只能通过扑杀、无害化处理及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来进行防控和根除,一时间生物安全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任何消毒方式都不会100%有效。最好的生物安全措施首先是防止交叉污染,其次才是消毒作为补充。正如范卫彬所说:非洲猪瘟防控措施有千万条,但是任何一条我们都不能盲信盲从。

接下来范卫彬老师将从实际出发,谈谈使用酸化剂防控非洲猪瘟存在哪些误区?

一、概述

饲用酸化剂是一种可降低饲料在消化道中的pH值,为动物提供最适消化道环境的新型添加剂,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家禽、仔猪、肉牛、奶牛、羊等动物的饲料中。

在非洲猪瘟进入中国以前,酸化剂作为添加剂仅以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和促消化的功能为主,其使用量和范围都相对有限!自从非洲猪瘟在全国蔓延以后,酸化剂这类产品,瞬间风靡整个业界,成为了大家的抗非“神器”。动保企业也争相推出此类产品,邀请专家教授站台,在各大平台宣讲酸化剂在非洲猪瘟防控中的重要作用,其热度可见一斑!

那么,酸化剂在非洲猪瘟防控中具体有什么作用?公众对酸化剂存在哪些误区呢?

非洲猪瘟病毒耐受的酸碱环境为:无血清时3.9<pH<11.5;有血清时3.9<pH<13.4。可以看出,环境无论是否有血清,非洲猪瘟病毒耐受酸性环境是没有变化的,这与强酸和强碱的杀毒机理不同有关,其耐受酸的pH临界值是3.9。言外之意就是,pH值低于3.9时就会达到杀灭非洲猪瘟病毒的必要条件,所有酸化剂的杀毒理论和营销说辞都是来自于此!

二、酸化剂的应用

(一)拌料脱毒

拌料是酸化剂常见的一种使用方式!

部分饲料企业以“饲料酸化”抗非洲猪瘟为卖点,其理论依据也是来自饲料中高含量的酸化剂可以达到酸化饲料,进而杀灭饲料中潜在的非洲猪瘟病毒的目的!

那么,酸化剂拌料真能达到杀灭饲料中的非洲猪瘟病毒,以此阻断猪群感染的目的吗?

1、杀灭难

酸化剂拌料是以固体的形式存在于饲料中,而酸化剂的酸性体现条件是在水中电离出氢离子,以此才能达到降低pH值的目的。但是通常饲料中的水分含量过低,无法满足让酸电离出氢离子以达到降低饲料pH值的目的。

试问,酸没有电离条件何谈把饲料酸化?何谈通过把pH值降到3.9以内杀灭饲料中的非洲猪瘟病毒?

因此,试图通过在饲料中添加酸化剂杀灭非洲猪瘟病毒,这是误解!

2、阻断难

虽然在饲料中没有足够使酸电离的水分,但是进入口腔和胃时会有足够的消化液和饮水作为酸电离所需的水。诚然,此时可以满足酸电离的条件,但是这样就可以阻断饲料中非洲猪瘟病毒感染机体了吗?我看难!

(1)感染途径不允许

非洲猪瘟感染机体的途径,首先是在口腔被扁桃体捕获,在扁桃体和下颌淋巴结进行第一次复制,随后通过血液和淋巴循环进入淋巴结、骨髓、脾、肺、肝、肾等二次复制场所,大量复制后随血液和淋巴进入全身各组织,病毒全身发力,显现临床症状!

非洲猪瘟自然感染途径主要是口腔,而不是胃肠道。此种条件,只有口腔存在阻断非洲猪瘟病毒感染机体的可能。口腔中的消化液作为酸电离水源时,酸化剂才具备阻断非洲猪瘟病毒感染机体的条件!

口腔阻断感染,我们要考虑三个问题:

1)口腔中的消化液能满足酸电离的量吗?

2)口腔中酸电离出的氢离子可以将pH值降到3.9以内吗?

3)饲料pH值降到3.9以内到被扁桃体捕获的间隔时间,能够达到酸化剂杀灭病原的最短时间吗?

三个问题,有一个不符合,口腔阻断就行不通!

上一篇:中小规模场非洲猪瘟防控的十大“盲区”

下一篇:临床使用兽药的七大误区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