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放线菌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病原主要是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杆菌,多为散发性,很少呈流行性,一般不会造成羊急性死亡,主要引起羊颜面、下颌、乳房出现肿块,进而化脓、溃烂,羊食欲下降,皮张、羊毛损坏,生长速度减慢,经济效益差。 一、症状 病羊下颌部、面部、颈部或乳房处有肿块,有的较硬,有的柔软有波动感,无热无痛。有的脓肿部被毛脱落,皮肤变薄,之后自然破溃形成瘘管,流出大量脓性分泌物。病羊精神尚好,有的沉郁,食欲、反刍下降,严重的几乎不吃草料,仅舔食少量混合精料,体温升高不明显。因肿块多发生于放线菌肿常发部位,怀疑为放线菌病,用注射器于脓肿部抽取少量脓汁,将一二滴脓汁滴于载玻片上,加1滴10%氢氧化钠溶液,混匀溶解脓汁后,加盖玻片。低倍弱光下镜检,可见有黄色的直径为3毫米的菊花状菌,确认为放线菌病。 二、治疗 1.药物疗法 青霉素为首选药。用量和疗程依每只羊的病情轻重而定。每天静脉用药100万IU~200万IU(国际单位)。在清除病灶、引流或切开排脓前二三天开始用药,术后再用药三四天,为促进青霉素渗入病灶处,可加用10%碘化钾溶液10毫升~20毫升口服,每天一二次。患部可以用碘酒涂抹,也可以用2克碘化钾溶于1毫升蒸馏水中再和5%的碘酒混合,一次注射于患部。为加强青霉素的疗效,亦可与磺胺药物并用,磺胺药物每日一二克口服。当青霉素无效时,可选用红霉素、四环素、林可霉素、头孢菌素和利福平等广谱抗菌药物。 2.手术疗法 ①对于脓肿小的病羊采用封闭疗法,用青霉素240万IU、链霉素200万IU、0.5%普鲁卡因5毫升,分三五个点在脓肿周围分点注射,每天2次,连用4天。 ②对于脓肿大的病羊,先在患部涂擦鱼石脂软膏,以促进脓肿的早期成熟。2天后采用外科手术疗法,在脓肿部的最低位置处横向切开1.5厘米~2厘米的开口,然后挤压脓肿壁将脓汁挤出,之后用灭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最后用碘酒纱布填塞创口。注意创口外留有2厘米左右的纱布,以便于脓汁的流出。每天更换1次纱布,并且在创口周围注射10%碘仿醚或2%鲁戈氏液,防止引起感染扩散。 ③对于严重、泛发感染的病羊,可考虑淘汰。治疗期间,应注意补充营养和加强对伤口护理,防止感染。在抗生素广泛应用后,放线菌病的预后一般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