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29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佚名 - 小 + 大
兔坏死杆菌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其特征表现为皮肤、皮下组织、消化道粘膜和内脏的坏死、溃疡以及脓肿病灶。 1、流行病学 此菌在健康兔的消化道、上呼吸道和生殖道中生存繁殖,随唾液和粪便排出体外,污染环境。一般经损伤的皮肤、粘膜和消化道而感染。各种年龄的兔均可发病,而幼龄兔比成年兔易感性高,长毛兔较短毛兔易发。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多雨、潮湿、炎热季节多发,冬季很少发生且呈现较轻的病症。饲养卫生条件差,兔舍潮湿污浊、拥挤闷热,吸血昆虫叮咬及营养不良等因素,都能促使该病的发生和发展。 2、临床症状 病兔口腔粘膜、齿龈、舌面、颈部皮下坏死,颌下淋巴结肿大,有干酪样坏死灶,肝、肺、脾有坏死灶,有的发生心包炎,胸膜炎。病兔消瘦,采食受阻,流涎,唇部、口腔粘膜和齿龈等处发生溃疡、坏死,有臭味,有的炎性肿块发生于颈部肉髯以及胸部,病兔体温升高,体质衰弱。潜伏期短者数小时,长者可达1-2周。 3、诊断 涂片镜检:从病健组织交界处刮取材料涂片。先用20%福尔马林酒精固定10分钟,然后以复红美兰染色30秒钟后镜检,见到染色不均,多呈长丝状排列,也有呈短链或单在的细菌。 分离培养:采用无菌的方法,将病死兔的肝、脾坏死灶周围的病健交界处的材料,接种于加人血清、血液培养基上,厌养培养。2?3天后,见到无光泽、圆形、灰白色的小菌落,染色镜检,见到同上一致的细菌。 生化试验:该菌株能分解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乳糖,不分解甘露醇,硫化氢试验阳性,靛基质试验阳性,不能液化明胶,能产生硫化氢。 动物试验:将病料用生理盐水制成10倍乳剂,分别注入3只小白鼠尾根皮下,每只0.3mL,3天可见接种部位形成有干燥痂皮覆盖的坏死区,有的出现化脓性肿胀。8-10天全部死亡。从死亡的小白鼠内脏分离出坏死杆菌。 4、治疗和预防 局部治疗:彻底清除坏死组织,用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患部出现溃疡时,清理创面涂擦碘甘油。 全身治疗:为防止形成内脏的转移性病灶,在局部治疗的同时还应进行全身治疗。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青霉素4万单位,每天3次,连用5天,同时配合投喂磺胺二甲嘧啶0.2克/千克体重,连用一周。 预防:平时注意保持兔舍的清洁卫生,保持干燥,空气流通。兔笼要除去锐利物,防止皮肤、粘膜损伤。消灭蚊、虱等。兔群一旦发病,及时隔离治疗。加强对兔舍、兔笼及饲养用具的消毒。 |
上一篇:鸽子常见的细菌性感染及其治疗
下一篇:骆驼常见疾病及防治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