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基础兽医 > 文章

非洲猪瘟单克隆抗体研究进展

时间:2019-07-11    点击: 次    来源:《猪业》2019年第3期    作者:黄一凡、高琦、贾伟新、张桂红、亓文宝 - 小 + 大

摘要: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出血性、高度接触性、高死亡率的传染病。从20世纪中期以来,已在非洲、欧洲和美洲等数十个国家流行,并在近几年内蔓延至欧亚两洲接壤处的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俄罗斯及中国,给各国养猪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和药物用来预防或治疗该病。非洲猪瘟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高效、灵敏、便捷、成本低等特点,单克隆抗体在非洲猪瘟病毒快速诊断技术研究、致病机制、免疫机制和疫苗研制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加强对非洲猪瘟单克隆抗体研究意义重大,亟待进行。

关键词:非洲猪瘟病毒;单克隆抗体;结构蛋白,P72蛋白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出血性猪传染病,急性感染死亡率为100%。急性和亚急性ASF常在多种器官上表现出严重的血管性病变,如肾脏出血、淋巴结弥漫性出血、肺水肿、脾脏充血性肿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血小板减少等。其主要临床症状是高热、皮肤发绀、有出血点、呕吐和便血等。因此,ASF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必须报告的法定动物疫病之一,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1921年,在非洲的肯尼亚地区首次发现ASF。1957年,欧洲的葡萄牙第一次暴发ASF疫情,经过一段时间沉默后,该病于1960年在欧洲的一些国家出现并逐渐传播,2007年底进入俄罗斯。近年来东欧一些国家不断发生疫情,国际疫情形势十分严峻。2018年8月3日,农业农村部公布了辽宁省出现我国首例ASF疫情。截至2019年5月13日,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先后出现130起疫情,给我国养猪行业及相关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1.非洲猪瘟病毒的分类及结构特征

ASFV是一种有囊膜的单分子线状双链DNA病毒,属于双链DNA病毒目、非洲猪瘟病毒科、非洲猪瘟病毒属的唯一成员,也是目前已知的唯一的虫媒DNA病毒。家猪、野猪和软蝉均为ASFV的宿主,猪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为ASFV主要的靶细胞。

病毒基因组全长约为170-190 kb,基因组中间是一段长度约为125 kb的保守区。ASFV的基因组有150-167个开放阅读框(ORFs),编码150-200种蛋白质,其中约50种为结构蛋白,主要结构蛋白有p72、p54、p30、 p49、p220、p62和CD2v蛋白等。

2.非洲猪瘟病毒主要的结构蛋白

p72蛋白是ASFV的主要结构蛋白之一,由B646L基因编码。p72是病毒粒子二十面体衣壳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于病毒感染的晚期,约占整个病毒粒子蛋白的32%。p72蛋白在非洲猪瘟病毒结合和进入受体细胞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并对病毒粒子衣壳的产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7]。非洲猪瘟病毒大多数毒株的毒力都很强,但是免疫原性很低,只有少数几个蛋白具有免疫原性,有研究表明,不同区域ASFV毒株诱导产生的p72抗体的相应抗原表位都相当保守。p72蛋白的反应原性和抗原性很稳定,病毒感染后能够产生高滴度的抗p72抗体,常被用来作为血清学检测和免疫制剂。p72参与了病毒的吸附过程,针对p72的抗体可以阻断病毒与巨噬细胞的结合。因此非洲猪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主要是针对p72蛋白。

p54蛋白同样是非洲猪瘟病毒的重要结构蛋白,由E183L基因编码,蛋白分子中含有一段跨膜区域,主要集中于衍生的内质网膜处。p54蛋白的跨膜结构区域对病毒蛋白经过内质网膜转化成病毒包膜前体的过程十分重要,是非常重要的抗原蛋白。p54蛋白与细胞质动力蛋白DLC8可发生特殊的交叉反应,介导病毒的细胞内运输,在细胞对病毒内摄过程和病毒在细胞内的加工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p54蛋白在非洲猪瘟病毒的感染早期能诱导caspase-9和caspase-3激活,激活细胞凋亡作用,进而诱发细胞吞噬,这是非洲猪瘟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环节。

p30蛋白是非洲猪瘟的一种膜蛋白,由CP204L基因编码,在病毒感染早期表达,能够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因此该蛋白也具有比较好的抗原性,是一种重要的抗原蛋白。研究表明,针对p30蛋白的抗体能够抑制病毒内化,说明p30蛋白也参与病毒进入细胞的过程[25]。

3.非洲猪瘟病毒的单克隆抗体研究

由单一B细胞克隆产生的高度均一、仅针对某一特定抗原表位的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通常采用杂交瘤技术来制备,杂交瘤抗体技术是在细胞融合技术的基础上,将具有分泌特异性抗体能力的致敏B细胞和具有无限繁殖能力的骨髓瘤细胞融合为B细胞杂交瘤。用具备这种特性的单个杂交瘤细胞培养成细胞群,可制备针对一种抗原表位的特异性抗体即单克隆体。

上一篇:为何非瘟半年多就传遍中国大江南北?

下一篇:非瘟病毒通过呼吸道途径感染猪只的概率最大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