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05 点击: 次 来源: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作者:赵云玲等 - 小 + 大
3、病因分析 泔水喂猪引发此起疫情的概率最大。原因如下:①自治州和泸水市在疫情发生前的多次排查中,未发现非洲猪瘟疫情;②疫点猪场都是自繁自养, 近两个月未从疫点外猪场引进猪只;③出入疫点的 道路单一,且为山路,进出的人与车很少;④泸水市猪场众多,而发病猪场只有两个,对饲料进行抽 样检测,未检出非洲猪瘟病毒,因而可以排除商品 化饲料引发疫情的可能;⑤泸水市 50% 以上的猪肉来源于外省或本省其他县市,这些猪肉存在携带非洲猪瘟病毒的可能;⑥最先发病的 A 猪场在猪 发病前 1 个月内,数次用泔水喂猪,累计饲喂泔水 超过 150 kg;⑦此起疫情与全国数十起泔水饲喂引发疫情的案例相似,即疫点位于城区附近,首发猪 场饲喂泔水,猪场饲养管理粗放。B 猪场在 A 猪场发病后第 8 天开始发病。A 猪场员工在其猪场发病后第 5 天到 B 猪场购买过兽药,有可能通过衣服与鞋,把病毒带到 B 猪场; B 猪场设在路边,且猪舍和生活区混在一起,饲养管理粗放,也有可能通过人、车的流动,或者苍蝇、老鼠等媒介,机械地将病毒传给 B 猪场。因而,病毒进入B 猪场存在多种可能的途径。 4、疫情扩散风险分析 此次疫情扩散到疫点之外的风险较小。调查结果显示:①疫点和疫区在疫情发生前 2 个月内未出售过生猪;②当地政府知悉疑似疫情和确诊疫情后,及时采取封锁、扑杀、无害化处理、消毒等防控措施;③对疫区内所有生猪猪场、受威胁区部分猪场、泸水市生猪屠宰场、泸水市部分餐饮企业进行采样检测,所采集的 603 份样品均为非洲猪瘟病 毒核酸阴性;④全市连日进行疫情排查,未发现异常情况;⑤疫点位于大山之中,交通通道单一,与外面自然隔离条件较好。此次疫情扩散到野猪的风险较小。原因如下: ①如上所述,此次疫情扩散到疫点之外的风险较小;②当地农户在督导组现场调查前 1 个月内未发现野猪在疫区内活动的迹象;③在督导组现场调查期间,当地林业部门对野猪种群分布较多的凤凰山林区、堵堵洛林区、志本山林区、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巡查,未发现野猪异常死亡情况。 5、当地疫情复发风险分析 当地再次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的风险较高,原因如下:一是当地 50% 以上的猪肉来自外省或外市(县),而这些猪肉可能携带非洲猪瘟病毒;二是当地在严禁泔水喂猪方面,从猪肉零售摊位、餐饮单位到猪场,都存在认识较浅和麻痹大意现象;三是当地生猪饲养仍采用千家万户的传统养殖方式,不便于疫病防控。 6、风险交流与建议 部省联合督导组在完成上述流行病学调查的 基础上,与自治州和泸水市政府进行风险交流,并提出如下建议:①自治州和泸水市政府要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农业农村部、云南省有关文件要求,明确和压实公安、交通、市场监管、财政、住建、农业等各个部门的防疫责任;②自治州和泸水市政府继续加大疫情监测和排查力度,做到疫情早发现、早处置,并按照解除疫情封锁的要求,继续做好疫情处置工作和各项工作记录,为顺利解除疫情封锁夯实基础;③自治州和泸水市政府加大对酒店、餐馆、食堂餐厨剩余物和猪肉销售点废弃碎肉的监管,尤其是各个工地食堂餐厨剩余物的监管,明确全链条监管责任部门和具体措施,杜绝由泔水引发新的疫情;④自治州和泸水市政府从科技培训、人员编制、财政支持、物资保障等方面,提升政府的动物疫病防控能力;⑤自治州和泸水市政府依据当地的人文生态特征、社会发展趋势以及动物疫病防控需要,优化畜禽养殖业规划,加强广大从业人员的科技培训,提升猪场的猪病防控能力。 7、讨论 此起疫情发生在边境省份,虽然疫情向外传播的风险较小,但也不能完全排除疫情向外扩散的风险。贫困地区具有艰巨的脱贫攻坚任务,且该地猪场防疫条件通常较差。而此起疫情发生在贫困地 区,因而可能存在“因贫致病 - 因病致贫”的恶性循环,所以督导组建议当地政府加强对广大从业人员的科技培训,优化畜禽养殖业规划,提升猪场动物疫病防控能力,防止陷入“因贫致病 - 因 病致贫”的恶性循环。此起疫情发生在边远山区,提示非洲猪瘟可以通过猪肉的长途运输以及泔水饲喂,够迅速扩散到全国所有地区,包括偏远山区,进而提示全国各 地都要对非洲猪瘟保持高度警惕,进一步落实各方面监管和宣传职责,彻底杜绝泔水喂猪。 |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