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动物诊疗 > 人兽共患病 > 文章

人兽共患病简介——利什曼原虫病

时间:2019-05-11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佚名 - 小 + 大

利什曼原虫病是由利什曼属的各种原虫所致人兽共患的一种以慢性经过为主的寄生虫疾病。本病临诊病理特征为不规则高热、消瘦、贫血、白细胞减少,肝、脾、淋巴结肿大,在皮肤和黏膜形成肥厚或溃疡病变。其易感动物有犬、猫、牛、马、绵羊等,试验动物鼠、海豚和猴等也均易感。

一、简介

利什曼病是由利什曼原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在节肢动物及哺乳动物之间传播。该病发生于80多个国家,估计患者数超过1500万,每年新发病例为40多万。对于HIV感染者来说,利什曼原虫可能是一种条件致病的寄生虫。

利什曼原虫病是由利什曼原虫寄生于人和动物细胞内引起的一种原虫病。寄生于内脏巨噬细胞内引起内脏病变的称为内脏利什曼原虫病(visceralLeishmaniosis),或称黑热病(Kala azar)。寄生于皮肤的巨噬细胞内引起皮肤病变的称为皮肤利什曼原虫病(Cutaneous Leishmaniosis),或称东方疖(Oriental Sore)。

利什曼原虫首先是英国学者Leishman(1903)及爱尔兰学者Donovan(1903)同时在印度的不同地区发现的,它们在印度的黑热病人体内查获了无鞭毛体,经法国学者Lareran和Mesnil鉴定,误认为是一种寄生于红细胞内的原虫,并定名为杜氏梨形虫(Piroplasma donovani)。后由英国学者Ross与1903年确定为一新属:利什曼属(Leishmania),同时将本虫更名为杜氏利什曼原虫(L.donovani)。

二、宿主与寄生部位

内脏利什曼原虫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卡氏利什曼原虫。婴儿利什曼原虫和犬利什曼原虫引起的。有人认为上述的后3种均为杜氏利什曼原虫的同种异名,另一研究认为,它们的同工酶谱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各部相同,故认为是不同的种。虫体寄生于人和犬、狼、胡狼、狐狸、豪猪、猫、家鼠等动物,寄生于人和动物的内脏、皮肤的巨噬细胞内。

皮肤利什曼原虫病是由热带利什曼原虫,埃塞俄比亚利什曼原虫、硕大利什曼原虫、墨西哥利什曼原虫、巴西利什曼原虫和秘鲁利什曼原虫引起的。虫体寄生于犬和狗獾、蹄兔、沙鼠等野生动物的皮肤的巨噬细胞内。

三、地理分布

上述虫体遍布于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等地。在亚洲地区,主要流行于中国、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以及前苏联的中亚西亚和外高加索;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也门、约旦、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和土耳其等国也有散发病例。在非洲主要流行于苏丹、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在欧洲主要发生在地中海沿岸诸国和马耳他等岛。在美洲主要流行于南美的巴西、阿根廷、秘鲁、玻利维亚、哥伦比亚等地。

在我国黑热病的流行也很广泛,波及17个省市。根据1951年的调查,估计约有病人53万人,病犬的数量也相当多,据我国对山丘地区的调查,犬内脏利什曼原虫的感染率为1.34%。平原地区为流行区:包括苏北、皖北、鲁南、豫东、冀南、北京南郊、湖北的东北部和陕西西关中地区。其中山东是我国黑热病流行最严重的地区。丘陵山区为中度流行区,包括甘肃、宁夏、青海、陕北、豫西、山西、冀北、辽宁和北京的西北郊。

四、病原体

利什曼原虫的种类虽多,但其形态构造并无明显差异。整个虫体由单一细胞组成。在其生活史中,因宿主不同而有两个不同的生活阶段,其形态特征亦完全不同。在人和哺乳动物或体外37℃下培养的巨噬细胞中为无鞭毛体(amastigote),在媒介昆虫白蛉的消化道内或22~28℃下的组织培养物中则为前鞭毛体(promastigote)。

无鞭毛体的虫体很小,呈卵圆形或鱼雷状,通称利杜体,简称LD小体。卵圆形虫体的大小为2.9~5.7um×1.8~4.0um;圆形虫体的直径为2.4~5.2um,平均为3.5um。姬氏或瑞氏染色后,原虫胞质呈浅蓝色,胞核呈红色圆形团,常位于虫体的一端;动基体呈紫红色细小杆形,位于虫体的中央或稍偏于一端;基体(basal body)呈点状,位于动基体附近,鞭毛即由此发出,在基体处有时可见1个鞭毛空泡(flagellarvacuole)。

上一篇:近年布鲁氏菌病的危害及流行情况

下一篇:炭疽致病机理及诊治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