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4-23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佚名 - 小 + 大
羊坏死杆菌病临床并不常见,一般以地方散发为主。病原菌在感染羊后能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并产生外毒素,从而对感染羊造成损害。外毒素主要为致死性毒素,可造成局部组织细胞的坏死,内毒素也可造成组织坏死,同时还能导致机体发热。口腔和蹄部的皮肤黏膜以及肝肺等内脏器官是重点发病部位。 坏死杆菌繁殖快,产生毒素毒力较强,潜伏期一般不超过3天,甚至感染后数小时即可发病。临床常见有3种类型: 1.肝肺坏死型 病原菌进入机体后,产生毒素导致肺和肝组织细胞坏死,民间称“烂肺病”,剖检可见肝肺表面分布数量不等、大小不一坏死灶,羔羊多发; 2.腐蹄型 感染蹄部组织后局部腐烂,病羊行走不便,初跛行后加重无法行走。蹄腐臭、蹄壳蹄间蹄踵红肿、溃烂流脓。采食不便消瘦甚至继发死亡; 3.口炎型 口腔和鼻端黏膜侵染,羔羊多发,初发热,采食降,口流涎,呼吸快。齿龈、上颚、喉头、舌头有灰褐灰白伪膜、溃疡。感染部位水肿,影响呼吸,病羊咳嗽,体温升高,采食下降,机体衰竭,又称“白喉型”。 本病例临床症状为羔羊出生后健康状况良好,数天或一周内突然不愿吃奶,精神沉郁,不愿走动,并很快死亡。发病死亡最早年龄为生后第3d。患病最多的是4个月以内的羔羊,成年羊发病较少。发病羊群多数患有口疮,具有典型的口疮病变。多数表面覆盖一层很厚的灰黄色假膜,下面大面积溃烂,少数舌尖溃烂,门齿脱落。坏死组织不易脱落,气味恶臭,病变周围组织肿胀坚硬,病羊口腔多涎,由于疼痛不愿采食,迅速消瘦。一般体温正常,继发感染严重者体温高达41℃,也有部分病例没有口疮,仅精神萎顿,不愿吃奶,行动缓慢或呼吸急促,数日内发生死亡,病死率约占90%。 临床症状与小反刍兽疫相似,但是剖检区别明显,往往通过剖检就可区别诊断。 病理变化 病羊除体表病变外,肺上有较多数量大小不等的白色或灰黄色结节病灶,病灶圆而坚硬,切开病灶,有的切面呈脓样,有的却干燥肺脏实变,与胸壁粘连;心脏有炎症,心肌表面散有米粒大的圆形坏死灶,呈白色;肝脏的坏死病灶较大,有蚕豆至葡萄大,颜色灰白或淡黄,病灶周围有红晕,界线清晰。 防治措施 1、 饲养密度。避免拥挤和踩踏,观察羊口腔和蹄部,发现有坏死性病灶第一时间隔离病羊,局部用磺酊涂抹,避免疾病蔓延。羔羊出生后,脐带用碘酊消毒,预防脐带炎。 2、做好圈舍卫生。开式圈舍地面粪便应每天清理,被粪尿污染的垫草要勤更换,清理出的粪便污物统一堆肥发酵处理,利用生物热杀灭粪便中的病原和虫卵。注意圈舍中有无突出铁丝、螺钉等异物,避免扎伤。如有外伤,应及时处理,避免感染化脓。 3、及时治疗。本病感染多从体表皮肤黏膜开始,之后扩散至体内,造成肝肺病变,故治疗重在及时,在病原转移之前将其杀灭。病羊先用0.1%高锰酸钾水对疮面进行清洗, 清除坏死组织, 之后涂抹龙胆紫溶液、碘伏或红霉素软膏, 2~3次/d, 一般2 d左右伤口即可恢复。治疗时一定注意, 清除掉的坏死组织及时焚烧或用碱浸泡消毒。 |
上一篇:犊牛沙门氏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下一篇:小尾寒羊羊痘的预防及治疗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