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4-18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佚名 - 小 + 大
由以上检测分析图表可以看出该场猪瘟免疫效果十分不好,各组均没有达到 100%保护,且离散度较大。尤其是 1-2 胎母猪和 2 周仔猪的保护率仅为 29%,存在严重的免疫漏洞和感染风险,必须加强免疫,采取非常的免疫程序。检测时该场临床还算稳定,但依据检测结果 我们还是谨慎的推荐了免疫程序: 母猪:每 4 个月免疫一次。 公猪:每 4 个月免疫一次。 仔猪:超前免疫,21 日龄,60 日龄。 后备猪配种前 40 天免疫一次。 由于早期猪场对监测分析认知不足,我们的技术沟通基本无效,在未采取任何措施的情况下,一个月后该场大规模爆发猪瘟,损失惨重,在专家的建议下,最终还是采取了上述免疫程序,1 年后猪场监测结果较为理想。 类似的例子在监测中不胜枚举,系统的监测让我们更多的掌握各个猪群的抗体变化规律,检测工作做到细微处甚至能够掌握管理上的缺陷,疫苗选择变更的优劣,抽丝剥茧找到问题所在,及时的制定相应的免疫措施,也只有通过对抗体的监测才能真正把免疫的人员、免疫用的疫苗、免疫的环境及免疫程序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全面的考虑免疫问题。 “不同猪瘟疫苗程序对猪瘟抗体的影响”这个题目看起来更像是抛砖引玉,引起我们无限思考,我们的养殖者似乎正在上下求索问题的本源,不光是一个猪瘟疫苗免疫程序的制定,任何一种传染病的免疫防控都应遵循同样的规律,在这个时候实验室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疑为 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契机,将实验室手段更好更切合实际的服务于临床实践,对养殖技术来说 都是一个的进步。 |
上一篇:布鲁氏菌病实验室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下一篇:非洲猪瘟检测方法的比较分析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