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预防兽医 > 文章

非瘟疫苗,离我们到底还有多远?

时间:2019-03-10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赵浩 - 小 + 大

(二)弱毒疫苗

1.传代弱毒苗

早在1957年,人们就认识到感染低毒力非洲猪瘟病毒存活下来的猪,可以抵御同基因型强毒株的攻击。随后,在20世纪60年代,大量的试验证实非洲猪瘟病毒经细胞多次传代培养后可以使其毒力下降,接种家猪不再产生致死性感染。

1963年曼索等证实:通过猪骨髓细胞传代致弱的非洲猪瘟弱毒疫苗可以抵御强毒株攻击。此弱毒疫苗随后在葡萄牙和西班牙进行田间试验,但却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免疫后的猪出现了肺炎、运动障碍、皮肤溃疡、流产和死亡等疫苗免疫副作用。特别是在葡萄牙,55万头猪免疫后有近13万头出现免疫副作用,并且出现大量病毒携带猪。

由于此次失败的临床经验,非洲猪瘟再无传代弱毒疫苗进行过田间试验。

结论:非洲猪瘟传代弱毒疫苗接种后,即使不接种强毒株,大多数被免疫的猪仍会出现慢性感染,且最终死亡率达到10%~50%。

2.天然弱毒苗

人们发现,采用天然致弱毒株免疫能产生针对同源强毒株的攻毒保护,保护率在66%~100%之间。

查普曼等对葡萄牙分离的基因Ⅰ型自然弱毒株OURT88/3进行了全基因测序,经与西非强毒株Benin97/1和西班牙Vero细胞传代适应 株BA71V对比分析后发现, OURT88/3和BA71V均出现了8~10kb大小片段的基因丢失,这些基因的丢失可以使非洲猪瘟病毒致弱或增强机体的免疫水平。

例如:以OURT88/3免疫并用致弱性OURT88/1毒株进行加强免疫后,可以增加I 型干扰素的产生和增强干扰素的反应强度,还可诱导机体产生针对非洲猪瘟I型不同分离毒株的交叉保护,但是也可造成很多副反应。

结论:天然弱毒苗对区域性同源毒株攻击效果优异,但实际操作中,海选(天然弱毒株)难度大、确定当地基因型难度大、疫苗生产难度大。

3.减毒(重组)活疫苗:

通过基因敲除毒力基因或者免疫抑制基因的方式制备ASF弱毒疫苗。

研究发现:敲除多基因家族360和530里面,参与核苷酸代谢的胸腺嘧啶核苷酸激酶和B119L或9GL基因,可降低病毒在巨噬细胞中繁殖能力,免疫后40天攻毒,猪没有发热和毒血症; 删除DP71L基因和DP96R基因,可降低病毒的毒力。但和传代弱毒苗一样,减毒活疫苗暂时也无法保证疫苗的安全性或持续感染,此外,减毒疫苗对异源毒株的保护力偏差。

结论:减毒弱毒苗是未来研究的热点,难点是非洲猪瘟病毒编码的150~200个蛋白质里面,所有毒力基因和免疫抑制基因到底有多少?是哪一个蛋白质?尚未完全探索清楚。

(三)亚单位疫苗

亚单位疫苗是将具有中和表位的非洲猪瘟病毒保护性抗原基因,在原核或真核细胞中表达,并将产生的蛋白质或多肽递呈给抗原递呈细胞,以诱导产生高滴度的抗非洲猪瘟病毒的中和抗体。

非洲猪瘟病毒编码的结构蛋白很多,但恢复期猪血清显示P72、P30和P54为感染过程中引起体液免疫应答最重要的3个抗原蛋白;其中,P72和P54的抗体可以阻止病毒吸附,P30的抗体可以阻止病毒内吞。

但是,戈麦斯普多塔等采用重组杆状病毒表达的P30和P54蛋白制备的疫苗仅能提供50%的保护; 尼兰等证实将P30/P54和P72免疫后不能提供免疫保护,仅能延缓临床症状出现时间和降低病毒血症水平。

结论:面对非洲猪瘟病毒众多的抗原结构蛋白和复杂的免疫刺激过程,单纯依靠一种或几种蛋白质很难达到免疫预防效果。

四、理性看待非瘟疫情及非瘟疫苗

1.非洲猪瘟真正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是恐慌性抛售:疫区大多数猪场都是一头母猪发病,有人说是非洲猪瘟感染,马上就把猪场内所有体重200斤以上的大猪抛售,不谈价格,只要给钱、落袋为安。

2.造成疫情传播最直接的因素是运输车辆,和病死猪处理不当或不及时:疫区非洲猪瘟的推进路线非常清晰,一般都是先从路边的村庄发生,因最早发病的猪场病死猪随意堆放,很快整个村庄的猪场无一幸免。还有的猪场是刚卖完猪以后三四天就全场发病。

3.做好生物安全是当前相对而言最合适的防控措施:综上所述,在没有完全弄明白非洲猪瘟编码的所有蛋白质的各自功能之前,无法做出完全放心的疫苗,所以,当前唯有做好生物安全才是正路。

4.任何疫病都有一个由强转弱的演变过程:尽管暂时没有疫苗,也没有特效药物治疗,但猪自身会抵抗,何况,国外流行近百年,同样没有疫苗没有特效药,但国外的猪种也没有灭绝。一般疫情第一波攻击都相对比较猛烈,第二波攻击就相对势微,慢慢的就会演化为一个像高热病一样的常在病。

免责声明:本网站图文信息来自互联网收集,主要供大家学习、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我们深表感谢!如有侵权,敬请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并致歉。

上一篇:陈化兰:最新H5N1禽流感疫苗及评价综述

下一篇:非瘟情势下如何做好猪群的基础免疫?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