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10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赵浩 - 小 + 大
(2)抗原竞争: 维努埃拉认为处于强势的非中和性抗原抑制处于弱势的中和性抗原,这种竞争抑制可以发生在不同抗原分子之间,也可以发生在同一抗原的不同抗原决定簇之间 欲从如此众多的蛋白抗原中找出具有竞争抑制或中和作用的抗原实属不易。 3.免疫逃避 非洲猪瘟病毒直径175~215nm,基因组170~190kb(千碱基),是蓝耳病毒(15kb)的12倍,猪瘟病毒(12kb)的15倍,口蹄疫病毒(8kb)的24倍。 病毒的基因组很大,抗免疫因子多、免疫逃逸路径很多。 与痘苗病毒类似,痘苗病毒可编码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1、γ-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这些可溶性受体:只含有位于细胞外的细胞因子结合部位 ,而缺少真正细胞因子受体的膜结合部位和与信号传递有关的细胞内尾部。 因此 ,这些“受体”类似物能从病毒感染细胞释放到血流中去,在全身各处与细胞因子结合 ,以阻断相应细胞因子与其真正受体的结合,躲避宿主免疫监视。 通俗的讲免疫逃避就好像警察抓小偷时,抓住了一个假小偷,而真小偷还在异地作案。 目前,已经发现非洲猪瘟病毒编码类似于 T淋巴细胞吸附受体 CD2的蛋白质,由此 CD2类似物引起的 ASFV血吸附现象只不过是一种表象,而病毒编码该蛋白的真正目的是阻碍T细胞的吸附和激活,以此削弱宿主免疫应答中的细胞相互作用,降低免疫应答的等级。 4.免疫抑制 研究证实,只有活病毒才具有抑制效应,病毒复制旺盛期抑制效应最明显;所以,非洲猪瘟感染初期会出现反复发热,用药则吃停药则不吃,快的三五天,慢的十一二天才出现耳朵、皮肤发红发紫,拉血而死亡。 非洲猪瘟弱毒株对~有丝分裂原(淋巴细胞多克隆激活剂,多数是凝集素类蛋白质,如刀豆素、植物血凝素等能够活化T细胞;脂多糖、葡萄球菌A蛋白能够活化B细胞)刺激,引起的淋巴细胞激活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与病毒的剂量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而强毒株具有相反的作用 ,即具有促进有丝分裂原潜能和增强免疫球蛋白分泌活性的作用。 5.木马机制: 马卡洛夫等认为 ,该病毒的特殊靶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 )表面、具有抗体 ( IgG)的Fc受体而有调理吞噬作用 ,从而给藏于病毒 -抗体复合物中的病毒以可乘之机进入靶细胞。 这种“木马”机制类似于登革热等病毒感染。 通俗的讲木马机制就好似警察抓了一群正在赌博的赌徒,而被抓的这些赌徒里面混了一个恐怖分子,跟随被抓获的赌徒进入警察局以后,结果把警察局给炸了。 三、非洲猪瘟疫苗研发的坎坷历程 (一)灭活苗 1.人们在非洲猪瘟病毒发现之后不久即已开始灭活苗的研发,但经加热 、复方碘溶液、甲苯、福尔马林、结晶紫、β-丙内酯、乙酰氮丙啶和缩水甘油醛等传统方法处理的非洲猪瘟灭活疫苗,虽能刺激猪产生抗体,但难以检测到中和抗体,无法抵御野毒攻击。 原理似乎是非洲猪瘟分子颗粒比较大,把病毒简单灭活后就好像给猪肌注鸡蛋清,异源蛋白虽能继发机体产生发热等免疫反应,但最终不会产生特异性抗体。 目前,研究结果已证实:用非洲猪瘟病毒接种的肺泡巨噬细胞悬浮液制备的灭活疫苗,免疫后无保护作用;用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猪的脾组织匀浆,经弗氏完全佐剂乳化制、备的灭活疫苗,仅可以使非瘟同源毒株的攻毒保护率达到70%,且所有存活猪都表现出临床症状,该试验的第二次验证仍只能达到50%以上的保护率;添加最新佐剂(如 poly-gentm或emulsigen-d等)或免疫增强剂,制成的灭活疫苗也仍然无法达到有效保护的目的。 结论:简便、易操作、不散毒的灭活苗研发,已经试过多种方法,似乎是死路一条。 |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