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2-02 点击: 次 来源:中国畜牧杂志 作者:马梅 - 小 + 大
“粮改饲”政策试点项目实施以来,内蒙古确立了“为养而种,为牧而农,过腹转化,农牧循环”一体化农牧业结构的发展思路,在政策执行中分类推进,以确保“粮改饲”政策取得成效。本文主要对内蒙古“粮改饲”政策的实施现状、模式、面临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优化“粮改饲” 政策的对策建议。 一、内蒙古“粮改饲”试点的实施现状 农业种植结构不断优化调整、“粮改饲”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畜牧业快速发展。 二、内蒙古“粮改饲”对种植结构调整的模式 内蒙古东西跨度大,自然条件各异,畜牧业生产方式不同,畜种间规模化发展程度不同,目前主要形成了3 种不同模式的“粮改饲”青贮收储方式。在玉米主产区和肉牛主产区的东部试点地区,主要将具有收储习惯的自繁自育的种养结合户作为重点补贴对象,形成“整县整乡整村推进”的收储模式,补贴自种自养的农户; 在中西部奶牛主产区,奶牛规模化程度高,针对土地集中连片、机械化作业能力强、养殖收储量大的特点,以“农户种植+ 第三方配送+ 养殖场收储”的大型养殖企业集中模式进行收储;在养殖户没有收储习惯或不具备大规模收储的养殖企业地区,积极鼓励饲草收储企业集中收储。 1、农户自种自养模式 通辽市素有“黄牛之乡”和“内蒙古粮仓”之称,4 个旗县按照“整旗整乡整村模式”推动“粮改饲”试点项目,加快了玉米种植结构调整,试点地区肉牛存栏量明显增加。通辽市成为全国肉牛交易集散地,为全国育肥场提供了大量的优质架子牛。2017 年,通辽市青贮玉米的种植面积为590 万亩,比2016 年增长20.5%,青贮产量达1300 万吨;肉牛存栏比2016 年增加3.4%。其中,通辽市的科左中旗是内蒙古肉牛养殖重点旗县,肉牛生产以“小群体、大规模” 为主,日粮以“农作物秸秆+ 补充精料”为主,结构单一,生产管理方式粗放,效益低下。随着现代畜牧业生产理念和科学饲养管理技术模式的引入,日粮结构开始改变,其中加入了青贮饲料,但受土地价格、籽粒玉米生产效益较高等因素影响,青贮饲料的使用户和使用量较小。2016 年,全旗落实种养结合户4 461 户,补贴收贮全株青贮玉米28.14 万吨。2017 年,全旗共发展种养结合场户10549 户,占全部养殖户的25%,种植青贮玉米30.3 万亩,其中自种自养场户种植数量达到30 万亩,订单种植0.3 万亩。 2、养殖企业+ 专业服务企业+ 农户”模式 在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和巴彦淖尔市等牛奶主产区,奶牛养殖规模化程度高、土地集中连片、机械化作业能力强、养殖收储量大,奶牛养殖龙头企业通过“养殖企业+ 专业服务企业+ 农户”模式,与玉米种植公司、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签订青贮玉米购销合同,聘请专业服务公司,指导农户科学种植管理,统一收获加工。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2017 年青贮玉米收储总量为40.86 万吨, 其中订单收储量为37.63 万t吨,占总收储量的92%。以现代牧业为例,2017 年其与当地及周边县区农户签订种草订单,收储青贮玉米4.8 万吨,公司聘请专业化服务公司指导种植户科学种植。该模式将养殖企业与分散农户分别组织起来,一方面解决了种植户青贮玉米销售困难的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了养殖企业优质饲草不足的问题,达到降本增效,实现共赢。 3、收储企业集中收储模式 在养殖户没有收储习惯(如兴安盟科右前旗)或养殖企业不具备大规模收储条件的地区,积极鼓励饲草加工、流通的企业参与青贮玉米的收储,形成收储企业集中收储的模式。收储企业集中收储的青贮饲料在冬、春季节投放市场,有效解决了牧区冷季饲草短缺问题。在中西部试点地区,以现代牧业、圣牧高科为代表的大型奶牛养殖企业,收储的青贮玉米除自用外,也向市场大量供应。2017 年,试点旗县包括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和专业饲草收储企业在内的各类专业化收储主体的青贮玉米收储量达到98.2 万吨,比2016 年提高6.8 倍。 |
上一篇:2018年饲料行业十大关键词
下一篇:后非洲猪瘟时代饲料行业八大猜想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