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13 点击: 次 来源:天津农学院 作者:张学炜 - 小 + 大
规模化奶牛场的建设要树立以下理念:适度规模、科学的选址和布局、精良的设施装备、流畅的饲养工艺、精细的管理、注重生态环保和食品安全。 一、场址选择 (一)选址原则 场址选择应符合本地区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发展规划、城乡建设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同时要考虑当地的地形、地势、交通、通信、供电、供水、排水、防疫以及气候因索。 (二)选址要求 1.场址应遵守合理利用土地的原则,不能占用基本农田。对分期建设项目用地应按总体规划的需要一次完成,预留远期工程建设用地。 2.奶牛场场址以平坦、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排水通畅、环境安静、小于8%缓坡方块地为宜。 3.场址应具备就地无害化处理粪尿、污水的能力和排污条件,应经过当地环保部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出具评价合格报告。 4.场址应满足卫生防疫要求,场区距铁路、高速公路、交通干线不小于1000米;距一般道路不小于500米;距农药厂、化工厂、造纸厂等有毒有害产物散播的生产单位,以及其他畜牧场、兽医机构、畜禽屠宰场不小于2000米;距居民区不小于3000米,并且应考虑当地气象因素,如主风向和风力,一般选在村镇和居民区的下风处。 5.场址应水源充足,水质应符合《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NY5027—2008)要求,排水通畅、供电可靠、交通便利、地质条件能满足建设要求。 6. 选址时按照每头奶牛所需占地面积的标准估算奶牛场占地面积,征用土地应按正式设计图纸计算实际占地面积。 二、规划布局 (一)规划布局原则 1.充分利用场区原有地形、地势,在满足采光通风要求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建筑物的朝向。尽量使建筑物长轴平行排列,以减少建设费用。 2.建筑模式类型要与当地气候、场区地势和奶牛生理阶段相匹配,因势利导、节约成本。 3.根据奶牛场生产工艺要求,按功能分区,合理布置各个建筑物的位置,使奶牛场工作流程顺畅。 4.奶牛场一般分为生活管理区、辅助生产区、生产区、粪污处理及病牛隔离区。 (二)各功能区布局 1.生活管理区 生活管理区主要布置管理人员的办公用房、技术人员的业务用房、员工生活用房、人员和车辆消毒设施及门卫、大门和场区景观,生活管理区应位于场区全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处或侧风处,并紧邻场区大门内侧集中布置。 生活管理区建筑模式宜选择楼房。办公可选择一层,二层以上为员工宿舍。办公楼前配置景观花园、篮球场等活动场所和群众健身设施。绿化以乔、灌木为主,点缀花草即可。生活管理区其他用房为平房即可。 2.辅助生产区 奶牛场的辅助生产区主要布置水塔、变压器、锅炉房。车库、设备仓库及维修车间、青贮窖、干草栅、精料库以及全混合日粮(total mixed ration,TMR)加工区等。该区应靠近生产区负荷中心布置,建筑模式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满足生产流程的需要。 3.生产区 生产区主要布置奶牛各阶段牛舍、挤奶厅和人工授精室。生产区与其他功能区之间要用绿化隔离带分开,在生产区入口处设人员更衣消毒室及车辆消毒池。 奶牛舍一般采用南北朝向,并以其长轴由北向南平行排列。犊牛舍之间至少相距5米,其他牛舍之间至少相距30米。 4.粪污处理及病牛隔离区 位于生产区常年主风向的下风处和场区地势最低处,主要布置兽医室、隔离牛舍、牛场废弃物的处理设施。该处与生产区间距应满足兽医卫生防疫要求,并设专用大门与场外相通,而且应设置绿化隔离带。 5.场区配套 (1)场区道路 场区道路一般与建筑物平行或垂直布置,路面标高应低于牛舍地面标高0.2~0.3米。 净道与污道尽量减少交叉。无论净道或污道,凡与牛行走通道垂直交叉,则应设1.2~1.4米宽、与过道同长、深度0.8~1.0米漏缝井,井上覆盖直径4.4厘米的厚壁钢管篦子,以便奶牛顺利通过(图1-1)。
图1-1漏缝井(单位毫米) |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