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监测流调 > 文章

当前鸭群中流行鸭疫病的调查与防治对策

时间:2018-06-05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刘丽 - 小 + 大

近几年来,我国鸭的养殖空间逐渐扩大,鸭的存栏量逐年递增,鸭场的养殖范围逐年扩大,在我国养鸭行业迅速崛起的同时,因为有些养鸭场给予扩大规模而盲目进种,因此导致鸭疫病的病发率也呈现逐年递增的局面,而且导致了老疫病继续扩散,新疫病层出不穷的形态。各地卫生防疫站都在对鸭疫病流行病进行调查和研究。面对如此严重的疫病情况以及相对落后的防治技术,使得我国的养鸭业受到了制约,也使得养鸭行业的良好局面收到了威胁。所以,我国在全国各地都进行了鸭疫病防治技术研究的推广,此项目的进行使得鸭群的死亡率降低,提升了养鸭生产的科技含量,让养殖户获得了利益,推动了我国养鸭也的有效发展。

1 调查情况

为了更加全面的了解鸭群中流行鸭疫病的状况,通过对某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在2013 年1 月1 日至2014 年1 月1 日对该地区养鸭集中区进行了鸭疫病的调查。对10 个村进行了问卷调查,再通过查阅各年的病例档案进行分析诊断。

2 鸭疫病发生的主要特点分析

2.1 疫病的种类繁多

鸭疫病中以急性传染病的威胁力最大,比如禽流感、细小病毒病、鸭瘟、鸭肝炎、大肠杆菌病、沙门氏杆菌病等,这些病都会引发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除了这些疾病以外,还有一些非常繁琐的疾病,例如啄羽症、营养缺乏症、脱毛症以及寄生虫病等。

2.2 新疫病不断出现

除了一些普遍疫病之外,还会不断出现一些新的疫病。例如:鸭盲肠肿大坏死症、鸭产蛋下降综合症、鸭多脏器坏死症、鸭肝坏死症等。

2.3 混合感染病例逐渐攀升

在临床上经常会遇到鸭群出现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混合型疫病或继发性疫病,这无疑会加重发病率与死亡率,并且也给治疗加大了困难。比如:雏番鸭经常会患上花肝病以及细小病毒的混合型感染症状,并且雏番鸭花肝病后期还会出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等症状。

2.4 缺少疫病监测方法

因为没有免疫检测,无法了解疫病效果是否起到了作用。

2.5 忽略对种鸭进行免疫

饲养种鸭的养殖户大多是想到直接对种鸭造成危害的疫病,而却往往会忽略危害小鸭的疫病而不进行免疫接种,通过产出的蛋孵出的小鸭不存在相应的母源抗体,对一些疫病还处在非常敏感的状态。

2.6 缺少小鸭的不同种传染病的结合免疫,尤其是缺少正确合理的免疫程序当前,对于小鸭还没有一个正规、合理的免疫程序,大部分鸭养殖户都是通过传统的经验进行免疫。而当前的疫病在不断复杂化,新的疫病也在不断出现,传统的预防疫病的方式具有较多的缺陷,无法获得有效的保护。

2.7 乱用抗菌药物

长时间运用抗生素药之后,有的药物会在鸭体中出现耐药性,并且一些基层防治人员为了可以控制疫情的扩散,通常会盲目的加大药的计量或者胡乱将不同种类的药物进行混合使用,最终产生了多种药物的耐药性,造成了无药可用的地步。长时间复用抗菌药物也会将机体倡导中的健康菌体以及微生物破坏掉,造成了鸭对于病原体的易感性逐渐加大。

2.8 缺乏营养症等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提升

除了一些具有传染性的疾病以外,近几年来,鸭场还出现了营养缺乏症以及应激因素引发的疾病,例如:由于环境的因素、维生素的缺乏、饲养管理的不善等,都会造成雏鸭的死亡。

2.9 水资源卫生问题

对于水鸭的养殖来讲,水资源的卫生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当前很多水禽养殖基地都没有一个合理的保洁措施以及对污水的处理措施。水域由于饲养时间过长,使得病原以及有害有机物与无机物的浓度逐渐增加,进一步促进了疫病的发生。

2.10 饲养管理措施问题

有的鸭场饲养密度过大,垫料质量过差,育雏期的管理不正确,饲料质量下降,缺少正常的清洁消毒,还有的养殖场出现了畜禽混养的情况,并且还是不同类别的禽类进行混养。

3 防治对策

3.1 加强饲养管理,提供充沛的营养,提升机体的抵抗力通过番鸭的习性,制定符合鸭群成长的环境。建立科学的栏舍,要有良好的保温、通风效果,尤其是育雏期间,可以通过离地网架的方式进行饲养,确保温度在30~33℃之间,供应的饮用水要确保洁净,并且水温要在28℃左右,饲料中要加入多种维生素,在7~10d 之后要进行过渡性下水,最好建立符合雏鸭的浅水池,尽可能将饲养的密度降低,实现全进全出的局面。

上一篇:牛羊样品采集与运送方案

下一篇:细菌敏感性及药敏试验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