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3-26 点击: 次 来源:谋易智造 作者:王中 - 小 + 大
一、自繁自养才能赚钱 这话,多数是讲给散户和家庭农场来说的,而且,大部分是从谁的嘴里说出来的?是那些业务主要依靠散户的生产资料企业的嘴巴里说出,后来居然几乎成为共识。因为只有自繁自养了,你的资产就重了,想跑也不容易了,客户资源就相对稳定了。持此观点的人理由很“充分”:自繁自养相对于只做育肥可以多赚小猪钱。育肥已经被别人赚过了小猪钱,当然赚钱就会少。 这种论调并非一点道理都没有,但却没强调一个前提:你有没有能力养好母猪。今天已经不是一个物资极度短缺的时代,只要敢干就能赚到钱。养猪业是一个几乎完全市场化的行业,下一步即将进入全球成本竞争时代。养母猪固然有可能赚到小猪的钱,但关键是你能否养好母猪。养母猪的技术含量高,投入也远比只做育肥要大得多。现在养猪业已经在拼PSY和MSY了,这两个关键指标你做不上去,母猪就不是你的印钞机,反而是你的负担。人要赚自己能力和资源以内的钱,而不是大大的超出。超出的部分叫风险,超的越多风险越大。这就叫力所能及。 我们看了某上市公司去年公布的报表,估算其养猪成本在6.6元/每斤。因为它的年出栏数是以百万头计,所以,它过去几年看来也赚了不少。但现在呢,猪价平均跌到5.5元/每斤,它一头猪就得亏大约250元,那么,一年下来,要亏多少?恐怕对一般人来说是天文数字了。 当然,我并不反对自繁自养,甚至不反对只养母猪卖仔猪。我这里提醒的是:你的选择一定要在能力范围内。如果没技术又想养猪,可以通过和“温氏”这样的企业学习养猪。能把肥猪养好了,可以再少养一点母猪。等到你养母猪的水平达到至少行业平均水平的时候,再真正的投资养母猪。一口吃不成个胖子,一天也成不了专家,要循序渐进。尤其是那些底子薄的猪场或企业。最近三年,行情那么好还有很多自繁自养场微利甚至亏损,原因就出在母猪上。产仔率低、死亡率高。如今,潮水褪去,有些猪场光着屁股站在那里,举足无措。 二、只需把猪养好,不要管行情 有这种论调是认为行情无法左右,而生产效率则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其实,这种思维是工业思维,而不是经营思维。我们养猪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当然是获利!把猪养好了,生产成绩提高了,在猪价低谷期可以少亏损甚至不亏损;而在高峰期则可以比别人获利更多。这个观点我非常赞同,但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关注猪价,反而要更好的利用猪价的波动来决策经营。 要想养好猪,应当在种、料、管、防、环境五个方面下大功夫,要把PSY、MSY做上去,缩短和国际一流水平之间的差距。这样想没问题,但这是工业思维,是从生产的角度、效率的角度思考。但除了这些会影响成本外,对原料和猪价行情的预测、判断,对猪场经营效益有很大的影响。对于大型养殖企业来说,他们会通过期货来避险和投机。也会根据对原料趋势的判断来决定是否锁定饲料价格进行预付款。这中间的差距很大,直接影响到养猪的成本。 还有就是对生猪行情的判断。你如果能较好的判断出行情的趋势,就可以根据行情来决定在什么时候扩产,在什么时候减产,在什么时候出栏,在什么时候淘汰母猪。今天,除非受圈舍条件限制,在很多猪场的出栏时间是有较大弹性的。比如,有些地区猪出栏的体重在220-350斤之间。这中间100多斤的差距要长多少天?这就是弹性的出栏时间。对于做育肥甚至是二次育肥的养殖场来说,可能10-20天的猪价差距就是天壤之别。我们应当不会忘记,在春节前5天出栏和25天前出栏的巨大差别吧? 所以,养猪要想多获利应当是两个轮子一起转:一个轮子是生产效率,另一个轮子是经营收益。现在,越来越多的猪场十分重视生产效率,但对经营收益则重视不足。当下,很多饲料企业开始做保价放养,这个保价是基于什么思维?就是经营思维。它本身并不养猪,但却通过对原料和猪价行情的预判来决定保价的价格。当然,对于行情的判断很难做到百发百中,不过,我们关注的是概率,只要预测判断的准确概率高,就可以获得更多的经营收益。 我们大家可以去了解一下那些大型养猪企业,他们是不是在经营方面下足了功夫?是不是有一套系统的决策模型?这就像饲料企业一样,是不是你把配方设计好,把生产效率提高,就一定能比别人赚钱更多?不一定!某大型饲料企业,在玉米涨价前果断入手了几百万吨,才有了别人涨价它促销的底气。其实,饲料企业与养猪企业是一样的,都需要生产、经营两手抓。也只有两手一起抓才能利益最大化。 三、价格低谷期“死扛”过冬 至少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的猪价还会有所谓的“猪周期”,只要这种现象还在,那就有大的高低起伏,高可能会暴利,像2016-2017一样;亏可能深亏一头几百元,如2013-2014年。 有人说,未来“猪周期”会越来越短,我不那么认为。首先我们研究一下,为什么会出现“猪周期”?“猪周期”的产生是因为供应量过剩和不足导致的。高价期的时候有“赚钱效应”,大家看到赚钱了,甚至是暴利,就一拥而上,结果产能剧增,供应量暴增,然后猪价大跌(甚至暴跌),最后只能被迫去(母猪的)产能。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逻辑。这增加产能和去产能的过程,就是一个完整周期的具体表现。什么样的养殖者会迅速进来再退出养猪?也就是进入和离开都快的那些?是散养户,因为散养户固定资产投入少,自己的实力也弱,而且很多不够理性。所以,散养户多的时候,产能的增加和减少都更快。 但现在从农业部披露的数字来看,现在散户的市场份额大约在49%左右(农业部标准:年出栏肥猪500头以下的是“散户”),比过去大大减少,这几年大概每年10%左右的减少。也就是说,现在占最大份额的是家庭农场和规模养猪场、集团养猪。规模养猪的特点是资产重。家庭农场相比散养户也重的多,而且大多数是自繁自养。资产重就不会轻易退出,母猪多,也很难轻易去产能。所以,我们研究认为:未来去产能的速度会更慢,周期会更长,猪价的低谷期自然也会更久。我们研究了前三个周期,低谷期都是一次比一次长。 |
上一篇:农户舍饲养羊的八大误区
下一篇:奶牛养殖场消毒常见误区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