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流行病学调查(以下简称:调查)活动,旨在为探索病因、实施疫病防控措施提供第一手资料,是制定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的基础。兽医流行病学监测(以下简称:监测)是在科学设计监测计划的基础上,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疫病动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资料,获取疫病发生现状和规律,为决策者采取预警措施提供技术支撑。 1 动物流行病学调查 调查是在系统设计调查方案的基础上,采取询问、现场查看等多种手段,应用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普查等方法,科学、全面、系统收集与疫病事件有关的各种资料和数据,通过运用表达、逻辑、分析等综合技术,获取准确的病因结论,提供疫病防控策略和措施的依据。 1.1 目的 调查是一项最基本的流行病研究行为,目的是:(1)对报告的疫病事实进行初步核实;(2)确定传染来源、传播途径和风险因素,查明病原传播和扩散情况,以及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疫情扩散;(3)在一定时间内,调查动物群体中疫病事件和疫病现象,描述动物群体的患病状况、疫病分布和动态过程,提供有关致病因子、环境和宿主因素的病因线索,为进一步研究风险因素、制定防控对策提供依据;(4)评估疫病防控措施实施效果。 1.2 调查方式 1.2.1 紧急调查 紧急调查是在怀疑或确认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新城疫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时,县级以上兽医部门在界定疫病发生情况、探索病因及风险因素、分析可能的扩散范围、预测疫病暴发或流行趋势、提供控制措施建议,以及评价控制措施效果而进行的一系列调查、分析和评价工作。一般是在接收到疫情报告后,组织实施必要数据收集,并对疫情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评估,提出防控措施的行为。主要包括:(1)现场调查。即对相关养殖场(户)、交易市场、屠宰场等区域实施的现场调查活动;(2)追溯调查。即追溯最原始病畜禽或风险动物产品来源情况、自然宿主带毒状况、病原变异情况等调查;(3)追踪调查。即追踪病畜禽或风险动物产品去向情况的调查。 1.2.2 常规调查 主要是指国家动物疫情测报站和边境动物疫情测报站向上级兽医管理部门和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及各级疫控机构定期报送数据工作,包括畜牧业生产、动物免疫、屠宰加工和畜禽价格等,并结合当地重大动物疫病监测数据,分析当地疫情发展趋势。 1.2.3 定点调查 定点调查是各级兽医主管部门、疫病防控机构在重点区域设置调查点,定期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新城疫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动物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等主要人畜共患病定点调查,分析辖区内疫情发展趋势,监视养殖、免疫、流通、屠宰环节的风险因素变化情况,结合特定动物 疫病的血清学和病原学监测结果,预测疫情发展趋势,评估疫病防控效果,提高防控工作的针对性。 2 疫病监测的目的 (1)现状监测。监测疫病感染情况、动态变化等,以确定疫病感染、发生情况及分布;(2)无疫监测。及早发现外来病、新发病和突发传染病,并确定病因;(3)传播和扩散规律监测。通过系统、常规监测,发现疫病传播和扩散规律,判断疫病发展趋势;(4)防控效果监测。用以评估防控措施执行效果和经济学效果。 3 疫病调查与监测的意义 县级兽医主管部门是动物疫病防控法定的最基层单位,县级是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相对最小的单元。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是县级动物防疫技术支撑机构,具有开展调查与监测技术的人力、物力。在县级抓好调查与监测,是搞好预警及制定本县动物疫病防控策略的基础,是搞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和扑灭的关键性工作。所以,县级是调查与监测是搞好预警的关键。 4 规范调查与监测程序 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只有规范相应工作程序,制定规范的调查(监测)表,才能科学、全面、系统收集与疫病事件有关的各种资料和数据,通过运用逻辑、分析等综合技术,获取准确的病因结论,提供疫病防控策略和措施的依据。紧急调查,是调查与监测中经常开展的工作,是为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提供有效方案的关键性工作。紧急调查预定格式的调查(监测),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下面以反刍动物(牛、羊、骆驼、鹿)疾病紧急调查为例,应包括的内容。 3.1 基础信息 3.1.1 疫点所在场/养殖小区/村概况 对疫点概况要有记录,详见表1 表1 疫点概况记录表 名 称 | | 地理坐标 | 经度: 纬度: | 地址 | 省(自治区、直辖市) 县(市、区) 乡(镇) 村(场) | 联系电话 | | 启用时间 | | 易感动物种类 | 养殖单元(户/舍)数 | 存栏数(头/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