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监测流调 > 文章

奶牛场结核病感染情况的调查

时间:2018-03-05    点击: 次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作者:王维琴 - 小 + 大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也是牛群中最常见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在临床上以病牛贫血,消瘦,体虚乏力,精神萎靡不振和生产力下降等为特征。病牛的多种组织器官上形成结核结节和干酪样钙化病灶。结核病菌除感染人外,还感染50多种哺乳动物和20多种禽类。牛是最敏感动物,人结核有10%以上由牛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本病无季节流行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检疫不严格,盲目引种;对检出阳性牛不能及时处理;未能从根本上消灭传染源以及人畜间相互感染,从而引起牛结核病不断发生与流行。

本病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规定必须强制报告的疫病。随着我县奶牛业的发展,奶牛饲养数量不断扩大。人们对奶食品需求量的日益增加,奶牛结合核病与人体健康关系更为密切。为了从源头上切断传染途径,保证鲜奶卫生质量,2016年3月,对门源县苏吉滩辖区内的4个奶牛养殖场饲养的724头奶牛进行了结核牛提纯结核菌素皮内反应检测,结果未发现奶牛结核病感染或疑似病例,其感染率为0%。

1、调查时间和调查对象

2016年3月,在门源县苏吉辖区内的4个奶牛养殖场饲养的724头奶牛进行了一次牛提纯结核菌素皮内反应情况的诊断性调查。

2、检查方法

2.1仪器及材料

2.1.1仪器(游标卡尺、皮内金属注射器和针头、毛剪、镊子、75%酒精棉、防护服、胶鞋、记录表、手套等)。

2.1.2试剂(牛型提纯结核菌素、灭菌的生理盐水、带胶塞的灭菌小瓶),以上试剂均由门源县动物疫病控制中心提供。

2.2方法及步骤

2.2.1 注射部位

在牛颈中部上1/3处剪毛,面积约5㎝×5㎝,在剪毛部中央,拇指与食指轻轻捏起皮肤,用卡尺量其皮肤皱褶厚度并记录。

2.2.2 注射剂量

在剪毛处中央用酒精消毒,皮内注射结核菌素原液0.2ml。

2.2.3 观察反应

注射后第72h及120h两次观察反应。检查注射局部温度、疼痛反应及肿胀性质;用卡尺测量注射部皮肤皱褶厚度及肿胀面积,并做好记录;在72h观察的同时,须在第一次注射的同一部位,以同一剂量进行第2次注射;第2次注射后48h(即第1次注射后120h)再观察一次并测量其皮厚。

2.2.4 判定标准

阳性反应(+):皮肤皱褶比原皮肤增加8mm以上者:或局部发热、有痛感并呈现界限不明显的弥漫性肿胀,硬软度似如面团,其肿胀面积在35mm×45mm以上。

可疑反应(+):炎性肿胀的面积在35mm×45mm以下,皮肤皱褶厚度增加4~8mm。

阴性反应(-):无炎性肿胀,皮肤皱褶不超过4mm,或仅有坚实、冷硬、界限明显的硬结。

2.2.5结果判定

阳性反应:局部疼痛、发热、水肿等炎性反应明显,皮厚差≥4mm者,判为阳性,记为(十)。

疑似反应:局部炎性反应不明显,皮厚差在2.1~3.9mm之间,判为可疑。记为(±)。

阴性反应:无炎性反应,皮厚差<2mm者,判为阴性。记为(-)。

3、检测结果

在门源县苏吉滩辖区内的4个奶牛养殖场饲养的724头奶牛调查中,未发现奶牛结核病感染或疑似病例,其感染率为0%,结果详见表1。

表1  养殖场结核病感染情况调查结果统计表

村社名称

检查头数

感染头数

感染率(%)

苏吉湾村某奶牛场

210

0

0

药草梁村某奶牛场

190

0

0

燕麦图乎村某奶牛场              

214

0

0

察汉达吾村某奶牛场

110

0

0

合计

724

总感染率:0%

上一篇:动物疫病监测系统评价概述

下一篇:Ⅰ群禽腺病毒的流行病学和防控研究现状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