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综合篇 > 文章

中国畜牧业产业体系的内涵、发展及问题

时间:2018-01-02    点击: 次    来源:中国畜牧杂志    作者:王莉 - 小 + 大

2.3 产品结构不断细分

如表1 所示,改革开放初期, 畜牧业生产基本以生猪为主。猪肉的产量超过1 000万t, 占肉类总产量的94%。牛的年末存栏量达到7 000 万头, 但主要为役用,出栏量在300 万头左右,牛肉产量不足30 万t。另外,有44 万t 的羊肉和18 万t 的羊毛。其他畜产品产量较少。

20 世纪80 年代,畜牧业全面快速发展,其中家禽业表现突出。1985 年全国禽肉产量达到160 万t, 超过牛羊肉,占肉类总产量的8.3%,同年猪肉所占比重下降到86%。此后,家禽、肉牛、肉羊的发展进一步加快。

20 世纪90 年代中期,牛羊肉、禽肉产量显著增长,在肉类总产量的比重显著提高,猪肉比重进一步下降。1995 年牛肉、羊肉、禽肉产量分别达到415 万t、202 万t、724 万t,合计占肉类产量的1/4,同年猪肉产量的比重下降到70% 以下。此外, 我国蛋鸡产业在20 世纪90 年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增长速度加快。禽蛋产量突破2 000 万t 大关,多数年份保持两位数速度增长,个别年份增长率甚至高达25%。

进入21 世纪,各种肉类产品的生产增速逐步放缓,结构较为稳定。2000—2006 年,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保持在66%;2009—2013 年,猪肉产量比重均为64%。奶牛产业成为21 世纪以来畜牧业生产的新亮点。2010 年全国奶牛存栏数量首次突破1 400 万头;2012 年奶牛存栏数量达到历史最高峰,2000—2012 年年均增长9.8%。目前,我国各种畜牧品种产业全面发展,不仅肉、蛋、奶产业发达,而且羊毛、羊绒、兔毛、鸭绒、蜂蜜等产业也逐步发展壮大,多元化的产品结构基本能够满足人们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2.4 纵向产业链逐渐延伸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通过建立食品公司实现畜产品的流通,畜牧业产后环节有所发展,但主要集中在屠宰、批发、零售等环节, 加工水平比较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全面开放畜产品市场之后,畜产品国家独营的格局被打破,集体、个人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经营方式快速发展,畜产品屠宰加工业不断扩大, 畜牧产业链不断延伸。目前,畜产品加工业已经发展成为涵盖肉类加工、蛋品加工、乳制品制造、皮革等畜副产品加工等众多产业的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近年来,我国畜牧产品综合加工能力不断增强, 市场集中度日益上升、区域布局逐渐优化、产业融合度有所提高。根据中国食品工业年鉴的数据显示, 2014 年规模以上肉类工业企业、蛋品加工企业和乳制品制造业企业的资产总额分别达到6 246 亿元、105 亿元和2 321 亿元。山东、河南、辽宁、四川、江苏等东部、中部省份逐步发展为畜牧加工业大省,区域布局不断优化。畜牧业“产加销”一体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势头加快推进,形成了“企业+ 农户”、“企业+ 合作社”“企业+ 基地”等形式多样的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2014 年,畜牧业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583 家,占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量的47%。一些畜产品屠宰加工企业尝试进入养殖环节,开展牲畜饲养,逐渐形成全产业链模式。

3、畜牧业产业体系存在的问题

3.1 产业地位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从历史上看,国家对于畜牧业发展的重视一般都是出现种植业产品供过于求,进行结构性调整的时候。进入21 世纪,我国对农业生产的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加强,但是支持保护的对象侧重于种植业,对畜牧业的支持力度明显较弱,且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对畜牧业产业发展造成一定影响。2004 年以来,我国在放开粮食购销市场的同时,逐步建立了以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和目标价格为主的价格支持政策体系。

3.2 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

国际贸易状况是反映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进入21 世纪,我国畜产品的贸易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在世界畜产品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进口比重显著增加,国内产业竞争力的提升跟不上消费需求的增长。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贸易数据显示,世界畜产品贸易主要包括肉产品(Meat and Meat Preparations)和乳蛋(Dairy Products,Eggs)两大类。

2000—2013 年, 世界肉产品总出口额增长了2.23 倍,中国仅增长1.45 倍,中国肉产品出口额占世界的比重从2.82% 下降到2.14%;世界肉产品进口额增长了2.64 倍, 中国则增长了8.21 倍,中国肉产品进口额占世界进口额比重从4.54% 增加到11.47%,成为世界第四大肉产品进口大国。

乳蛋类产品的进出口贸易表现出现同样的变化趋势——出口增幅不大,占比下降; 进口增长速度较快,占比显著增加,并且幅度更大。2013 年,中国乳蛋类产品进口额是2000 年的24 倍, 成为仅次于德国、意大利的世界第三大进口国。

3.3 部分产品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我国生猪、家禽产业发展较早,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提高较快。2007—2014 年,年出栏50 头以下的养殖场(户) 数量由8 010 万个持续下滑至4 689 万个,降幅达41.5%;同时年出栏在3 000 头以上的养殖场数量快速增长,规模化养殖场成为生猪饲养主体。2007 年肉鸡养殖年出栏1 万只以上、5 万只以上、10 万只以上、50 万只以上、100 万只以上的规模比重分别为55%、22.0%、12.8%、6.8%、4.9%, 2014 年这一比重分别提高到73.3%、44.7%、31.8%、19.2% 和13.6%,中大型规模的肉鸡养殖已成为我国未来肉鸡饲养的主要模式。规模化水平提高带来较强的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我国猪肉、禽肉、禽蛋的自给率都较高,基本能够满足国内消费需求。

上一篇:2018年畜牧业十三大猜想

下一篇:2018年我国养殖业前景分析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