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2-19 点击: 次 来源:中国畜牧业协会 作者:何新天 - 小 + 大
所以,当认清国内农牧业发展现实国情后,主动采取措施以脱离畜牧产业创新升级窘境的企业不但存在,而且为数不少。 从反馈结果来看,企业现阶段“走出去”的经营模式主要是境外新设合资企业、境外设立办事处/代表处、境外新设独资企业这三种,但也出现了与境外科研单位合作、牧场托管以及上市公司等不同组织形式和金融方式。由此可知,农牧行业的企业在应对市场变化中表现出的活跃度超出预期。 换言之,企业虽身处困境却依然怀有信心,希望通过新的合作模式和利益关系,共同建设良性的产业生态环境。 调查显示,利于推动企业“走出去”的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中,需求呼声高的前五项内容是:1、财政补贴;2、政府和协/商会牵头组织中外律师和会计师等机构,为我国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援助;3、税收减免;4、成立境外投资服务中心,提供针对性服务;5、中外协/商会加强交流与合作,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便利和服务。 中国农业贷款在规模化农业上很不给力。难贷、期短、反复担保、成本高、不及时;民间产业资本通过“走出去”进入规模化养殖、但国内金融资本、政策性贷款往往雷声大雨点小,虚晃一枪,使产业资本孤军奋战,毫无杠杆效力;农业走出去看到了优质资源,看到了希望,但金融缺血,只能望洋兴叹。今天,通过这个平台,我们代会员企业向有关部门和相关领导针对政府可能提供的公共服务反馈一些建议:有助于企业发展排名在前五项的公共服务,政府目前实现的程度,企业获取的途径、了解的程度、运用中的障碍有哪些等事项的落实,希望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形成最有效的反馈机制。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对于基础设施建设、商贸往来有着巨大的需求。这既有助于国内优势产能输出,同时也是“一带一路”相关区域发展的大好契机。 随着整个消费水平的升级,国内农业资源紧缺的状态还在持续。而一带一路沿线的70多个国家里面大部分属于发展中国家,有60%的国家农业资源丰富,但他们资源利用的水平、技术、装备都不及我们成熟,这为农业走出去提供了很好的环境。 现在我们一些企业已经发展壮大起来,与沿线的国家相比,已经具有某些技术优势或者研发优势,这样在资金、技术、设备、人才领域的输出就可以为我们打开农业合作空间带来便利。再进一步,中国是农机大国,我们有适合各种农场的农机设备与装备,利用农业自己的强项全方位、立体作为,中国的农业应该是大有可为! 各位代表,随着高铁时代、以互联网为主的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世界正在改变,这其中农产品的物流、投资格局也在发生变化。现在世界的一些产业格局、商业模式也都发生了变化,我们只有有意识提升自己,在“一带一路”这些变化里进一步深度的挖掘,方能赶上时代的潮流! |
上一篇:2017年畜牧业十大关键词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