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畜牧科技 > 规划建厂 > 文章

建设生态猪场的基本条件的工艺组织

时间:2017-08-10    点击: 次    来源:猪业科学    作者:佚名 - 小 + 大

1.根据不同生理阶段对猪进行分群管理,并有节律地均衡生产

生态猪场的猪群结构和生产环节与现代化猪场没有什么区别。养猪生产包括母猪配种、妊娠、分娩,仔猪哺乳、育成和肥育等环节,生产中应将猪群按生产过程专业化的要求划分为若干群,依据各阶段猪群的饲养管理要求,针对性的利用相关技术和设备,专人管理,精细分工,从“配种→妊娠→分娩→保育→育成→育肥→销售”组成一条连续流水式的生产线,按照生产计划有节奏地组织生产,使工作效率和生产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全年均衡地为社会供应优质商品猪。

2.建立完整的繁育体系,提供与猪群数量相匹配的栏舍设备

生态养猪追求的是高档产品、高端市场和综合效益。生产中为了保证产品质量,站稳市场,建立完善的杂交繁育体系十分重要,这是实现标准化生产的需要,是均衡、优质、高效生产商品猪的组织保证。目前,市场上一些没有完整繁育体系的所谓优质土猪养殖,其产品质量会由于商品猪的遗传背景不同而存在差异。另外,拥有能适应各类猪群生理和生产要求、便于组织“全进- 全出”的专用猪舍和相应数量的栏位也十分关键,这是标准化养猪生产的基础条件。如种公猪站、空怀舍、配种舍,妊娠舍、分娩舍、保育舍、生长舍和育肥舍等,这是保证常年均衡地向社会供应商品猪的必要条件。有条件的场可适当利用一些现代化、自动化养猪设备,以提高养猪生产效率。

3.采用适合的饲料,满足猪只生长发育的需要

传统养殖的最大问题是农民有什么喂什么,提供给猪的营养不全面,猪的饲养周期较长,经济效益较差。现代生态养殖模式借鉴了动物营养和饲料科学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根据各类猪群的生理特点和营养需要提供适合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全价日粮,最大限度地发挥猪的生产潜力。生产中一般按猪群的不同生理时期和生产目的,应用饲养标准来配制饲粮,包括乳猪料、断奶仔猪料、生长肥育猪料、妊娠母猪料和哺乳母猪料等。当然,生态猪场仍十分强调充分利用当地的饲料资源,饲养当地土猪品种的场还可以充分利用青饲料喂养肉猪,利用猪粪种植青粗饲料,生产符合当地消费者需要的优质猪肉产品,达到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4.建立严格的疫病防控技术体系

疫病防控是传统养殖模式的薄弱环节,而生态养殖则要吸收现代养殖的理念,在生产的各个环节加强卫生防疫工作。生产中要时刻贯彻“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方针,在搞好饲养管理的基础上,通过严格的环境控制和综合的疫病防控,再加上科学的饲养管理,可最大限度地保证猪群健康,提高生产效率。如慎重引种、猪场合理布局,生产、生活区严格分开,场门口、生产区入口和猪舍入口处设有消毒池,对病猪进行隔离观察、诊治,运输车辆严格消毒,场内职工禁止在市场购买生肉等。生产场要长期坚持根据本地区疫病流行特点和场内猪群的抗体水平制订合理的免疫程序,并认真贯彻执行。

5.高效的管理和营销体制

由于生态养殖场生产规模相对较大,生产环节多,猪场的经济效益来源于生产中各个环节积累,因此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进行生产管理十分必要。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再加上合理的组织、高效的营销和人员的专业分工,可充分保证养猪生产的效益。

6.完整的数据采集和生产技术资料统计制度

现代生态养殖模式要想获得较好的效益需要适度规模经营,由于模式的扩大,每天发生的生产数据较多,建立完整的生产数据记录和定期的统计制度十分必要。统计的内容包括公猪配种和精液品质检查记录、母猪分娩产仔记录、断奶仔猪和生长肥育猪转群记录、各阶段饲料消耗记录和卫生防疫记录等。在养猪生产中,通过“配种、接产、断奶”等几个关键技术环节的数据分析,可以判断出“空怀、妊娠、哺乳”等几个时期中饲养管理存在的问题,通过生产技术统计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调整生产节奏,提高生产效益。

总之,生态养殖模式适合一些中小养猪场或饲养地方猪种的生产场,这一模式形式多样,是资源循环型生态畜牧业的养殖模式。目前,这一模式在饲养方式、养殖数量和环境容量等方面还需要大量研究。各养殖场在进行生态猪场设计规划时要结合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充分考虑猪的生物学特性和行为特点,工艺组织中要尽量做到人、猪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在饲养管理环节中引用一些现代养殖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面提高。

上一篇:猪场冷风机使用和安装

下一篇:现代化鸡舍设计与鸡场通风管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