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净化程序 为实现净化目的和维持净化效果,种鸡场开展动物疫病净化之前,应根据本指南,力求健全生物安全防护设施设备、强化饲养管理、严格执行消毒措施和规范无害化处理措施,构建“规范化、制度化、设施化和无害化”的防疫和生产体系。 本指南按病种讲述各疫病净化工作中所需要经历的三个阶段,即本底调查阶段、免疫控制(或监测净化)阶段和净化维持监测阶段。有条件的养殖场可根据本场本底调查情况,自主选择进入免疫控制阶段或维持监测阶段。 (一)禽流感、新城疫 1.本底调查阶段 (1)调查目的 掌握本场禽流感、新城疫的感染情况,了解鸡群健康状态、免疫水平,评估净化成本和人力物力投入,制定适合于本场实际情况的净化方案。 (2)调查内容 全面考察鸡场实际情况,包括基础设施条件、生产管理水平、防疫管理水平及兽医技术力量等,观察鸡群健康状况,了解本场禽流感、新城疫的流行历史和现状、免疫程序、免疫效果等,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改进措施。同时通过对种鸡场的鸡群按照一定比例采样检测,掌握禽流感、新城疫带毒和免疫抗体水平情况。 2.免疫控制阶段 本阶段,种鸡场应根据疫病的本底调查结果和净化疫病特点,采取以免疫、监测、分群、淘汰、强化管理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措施,使禽流感和新城疫的临床发病得到有效控制,逐步实现免疫无疫状态,为下一步非免疫无疫净化奠定基础。 (1)控制目标 对有禽流感、新城疫临床疑似病例的鸡群和死亡鸡进行病原学监测,淘汰感染鸡,及时清除病原。通过强化免疫和免疫抗体监测,维持较高的免疫抗体水平,降低鸡群易感性,将临床发病控制在最低水平,逐步实现免疫无疫。 (2)控制措施 种鸡场应优先选用本场或区域优势毒株相对应的优质疫苗,制定禽流感、新城疫免疫程序和抗体监测计划,在保障养殖管理科学有效、生物安全措施得力和环境可靠的同时,根据抗体监测效果及周边疫情动态适时调整免疫程序,在做好种鸡群免疫的基础上,重点做好雏鸡、育成鸡的免疫。 (3)监测内容及比例 本阶段的监测重点是后备鸡转群和开产前(或留种前)的免疫抗体监测和病死鸡的病原监测,确保种鸡群及个体良好的免疫保护屏障、跟踪鸡群病原感染情况,具体监测情况见下表。 种群 | 最低监测比例 | 监测频率 | 监测内容 | 监测样品 | 曾祖代及以上母鸡 | 10%(总样本量不少于200只) | 后备鸡转群前检测1次,开产或留种前检测1次,40-45周龄检测1次 | 免疫抗体 | 血清 | 祖代母鸡 | 5%(总样本量不少于200只) | 后备鸡转群前检测1次,开产或留种前检测1次, 40-45周龄检测1次 | 免疫抗体 | 血清 | 父母代母鸡 | 2%-3%(总样本量不少于200只) | 后备鸡转群前检测1次,开产或留种前检测1次, 40-45周龄检测1次 | 免疫抗体 | 血清 | 种公鸡 | 100% | 后备鸡转群前检测1次,正式采精前检测1次, 40-45周龄检测1次 | 免疫抗体 | 血清 | 病死鸡 | 100% | 后备鸡以后 | 病原 | 组织病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