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个必须”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 ——2014年12月13日至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的讲话 重视促进农民增收,让广大农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 ——2014年12月13日到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的讲话 “学习笔记”:“三个必须”通过论述“三农”强、美、富与国家强、美、富之间的关系,指出“三农”问题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凸显了总书记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这是对“三农”工作基础性地位的总把握。尽管乡土中国正在经历千年未有之变局,但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这就是为什么中央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的原因所在。 二、“三个不能” 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必须始终坚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减弱、推进农村全面小康不松劲,在认识的高度、重视的程度、投入的力度上保持好势头。 ——2015年7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调研时的讲话 核心是要解决好人的问题,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机制,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决策、投入、建设、运行管护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 ——2015年4月30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说 “学习笔记”:“三个不能”从历史维度审视“三农”发展规律,表明了在任何时期、任何情况下都始终坚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减弱、推进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松劲的决心和态度,明确了我们党在经济上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在政治上尊重农民民主权利的宗旨使命。 三、“三个坚定不移” 要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坚定不移加快农村发展,坚定不移维护农村和谐稳定。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召开的农村改革座谈会上强调 深化农村改革需要多要素联动。要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同时,着力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到户和股份合作制改革,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召开的农村改革座谈会上强调 农村稳定是广大农民切身利益。农村地域辽阔,农民居住分散,乡情千差万别,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优先方向,树立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理念。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召开的农村改革座谈会上强调 “学习笔记”:“三个坚定不移”从全局角度明确了“三农”工作重点,在关键时期释放了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强烈信号,表明了我们党坚定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发展、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政策目标,既是加快农村改革的响鼓重槌,也是推进“三农”发展的必由路径。 结语: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农村不能掉队;在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进程中,不能没有数亿农民的梦想构筑。在实现全面小康的路上,不能没有农业的坚实基础。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加强城乡统筹,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促进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推进新形势下农村发展更是总书记一直努力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