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羊传染性结膜角膜炎 羊传染性结膜角膜炎(红眼病)是由多种微生物引起的危害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多发生在蚊、蝇较多的炎热季节,一般在5~10月夏秋季,以放牧期发病率最高,进入舍饲期也有少数发病,多为地方性流行。 4.1 临床症状 损害的部分仅限于眼部,使眼结膜发生明显炎性变化,畏光,流泪,结膜潮红、充血,眼角流出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少数形成角膜薄翳、白班,甚至造成失明。本病常发生于温度较高、蚊蝇较多的夏、秋高温季和空气流通不畅,氨气浓度较高的环境。 4.2 防治措施 ①病羊要及时隔离,圈舍每天要进行清扫,清除粪便,圈舍要用0.2%过氧乙酸或0.3%百毒杀水溶液进行喷洒消毒; ②用2%~5%硼酸水或生理盐水洗眼睛,擦干后可用红霉素眼膏或2%可的松等眼膏点眼; ③用青霉素+地塞米松2 mL+0.1%肾上腺素 1 mL,混合点眼,2~3/d,连用3~5 d; ④出现角膜浑浊时,可用拨云散滴眼,或用青霉素50万IU+病羊自身血10 mL,眼睑皮下注射;⑤用中药治疗,方剂为:防风、荆芥各40 g,黄连、黄芩、龙胆草、青葙子、石决明、草决明各15 g,没药、蝉蜕各10 g,鸡蛋清2个,共研细末,开水冲候温灌服,1剂/d,连用3 d。 5、 羊传染性脓疱 传染性脓疱(又称传染性脓疱性皮炎、羊口疮、传染性唇皮炎等)是由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以羊为主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嗜上皮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5.1 临床症状 表现为口、唇等处的皮肤和黏膜形成丘疹、脓疱、溃疡和结成疣状厚痂,主要通过圈舍、用具以及皮肤擦伤传播,一般呈群发性。 5.2 防治措施 ①严格隔离病羊,不从疫区引进羊和购入饲料、畜产品。引进羊要观察2~3周,严格检疫证明无病方可混群饲养。对环境可用2%~3%火碱水溶液进行喷雾消毒。对于圈舍可用0.2%过氧乙酸或0.3%百毒杀消毒; ②加强饲养管理,饲喂柔软多汁的草料,放置舔砖应减少羊啃土啃墙发生损伤; ③定期免疫,每年3月或9月用口疮弱毒细胞冻干苗黏膜内注射0.2 mL; ④用丙二醇或甘油20~30 mL+VD2磷酸氢钙片30~60片+干酵母片30~60片,加水混合灌服,2次/日,连用3~5 d。5%氟苯尼考注射液5~20 mg/(kg•bw),肌肉注射,1次/d,连用3 d; ⑤用中药治疗,方剂为:元明粉250 g,硼砂200 g,冰片、朱砂各20 g(冰硼散),共为细末,去掉结痂后,将冰硼散兑水调成糊状,涂抹患部隔日换药1次,连用3~4次。一般7~10 d,患部痂皮或结痂开始脱落而痊愈。 6 、羊肠毒血症 羊肠毒血症又称软肾病、类快疫,是由D型产气荚膜梭菌在羊肠道内大量繁殖产生的毒素引起的一种急性毒血症。以绵羊发病为多,通常以2~12月龄、膘情好的羊为主。 6.1 临床症状 发病突然,病羊呈现腹痛、肚胀、常离群呆立、卧地或独自奔跑。濒死期发生肠鸣或腹泻。排出黄褐色水样粪便。全身颤抖,磨牙,头颈向后弯曲,口鼻流沫,常昏迷中死亡,体温一般不高。血、尿常规检查有血糖、尿糖升高现象。 6.2 防治措施 ①农区、牧区春夏之际少抢青、抢茬;秋季避免吃过量结籽牧草; ②发病时移圈至高燥地区。常发区定期注射羊厌气菌病三联苗或五联苗,大小羊一律皮下或肌肉注射5 mL; ③一旦发病,可用20%长效土霉素注射液,0.1 mL/(kg•bw),肌肉注射,1次/d,连用3 d。青霉素5~10万IU/(kg•bw)+生理盐水200 mL+10%安钠咖注射液5~10 mL+地塞米松注射液4~12 mg,静脉注射。然后再静脉注射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 mL+12.5%VC注射液0.5~1.5 g,1次/d,连用3~5 d; ④可用中药治疗,方剂为:苍术、大黄、甘草各20 g,贯众、龙胆草各5 g,雄黄1.5 g,将前面药物水煎取汁,加入雄黄1次灌服,灌药后再服一些食用植物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