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致病性疫病发病率会有所升高。受洪涝、高温高湿气候等因素影响,畜禽生存生活的外部环境条件发生了改变:一是洪涝灾害导致当地水质等环境变差、蚊虫孳生,使得啮齿类动物生存环境发生变化,更利于病原的扩散;二是连降大雨,饲料受雨受潮,易于霉菌滋生,产生毒素。对于动物机体本身,高温、高湿、雨淋、日晒、虫咬等因素可导致动物应激增加、免疫抵抗力下降。此外,某些疫病平时缺乏系统性免疫和预防。综合以上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影响,痢疾、猪肺疫、副猪嗜血杆菌、禽霍乱、鸡白痢、牛腐蹄病、腹泻类疾病、结膜炎等细菌、病毒感染和中毒性疾病呈上升趋势,部分地区寄生虫病及虫媒传播性疫病感染风险增加。 不同区域疫病风险分析。对于长江中下游省份,在高温高湿、强降雨、洪涝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下,动物疫情发生风险较大,特别是洪水导致血吸虫流行地区钉螺面积扩大,疫情反弹风险增加;对于东北及华北山区,炭疽等疫病发生扩散的风险较高;对于华南、华中水网密集地区,暴雨、洪涝导致野鸟栖息地面积扩大,禽流感防控形势将趋于复杂。此外,因蚊虫滋生,虫媒密度加大,局部地区发生虫媒病的风险不可低估。 三、防控对策 综合防控措施。为了有效应对洪涝灾害带来的疫病发生风险,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切实作好预警预测,及时开展防疫工作。在洪涝灾害发生前:一是加强与气象、水利等部门的联系,共享信息,及早部署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二是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主要媒体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和普及动物防疫知识。在洪涝灾害发生后:一是及时打捞死亡畜禽并进行无害化处理;二是实施养殖场等环境消毒。洪水退后,要按照规范要求,立即开展环境消毒,全面消毒灭源,对受水淹的圈舍、饲养设施及工具、活畜禽交易市场、屠宰场(点)等进行全面彻底消毒;三是加强监测与免疫,开展灾区疫情巡查与报告,对抗体不合格动物及时补免;四是加强检疫监管;五是加强饲养管理、生物安全风险防范等综合措施,及时展开蚊虫消灭和鼠害预防工作,对浸水、雨淋、受潮的饲料进行晾晒和防霉处理。 各病防控重点措施。一是针对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小反刍兽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化应急处置措施,及时开展灾后监测、排查,做好补免工作。二是针对炭疽、猪链球菌、猪丹毒、猪乙型脑炎、钩端螺旋体病等人兽共患病,加强疫病监测,强化老疫区疫病鉴别诊断和耐药性检测,做好预防,必要时开展相应病种的紧急免疫;做好防鼠灭蚊和消毒工作;强化检疫监管,防止病死动物流入市场。三是针对痢疾、猪肺疫、副猪嗜血杆菌、牛羊支原体等灾后易发生的腹泻类、呼吸道类疾病和饲草料霉变引起的中毒性疾病,应加强饲养管理,饲喂优质饲料,使用清洁水源;做好诊断和有效药物的筛选,加强环境卫生和消毒灭源工作,防止继发、并发感染;加强对养殖者的防疫宣传引导。四是对肝片吸虫、细颈囊尾蚴、巴贝斯虫病等牛羊寄生虫病,要及时采取药物治疗;针对牛腐蹄病要特别注意通风,降低饲养密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