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预警预报 > 文章

洪涝灾害地区动物疫病形势分析及对策研究

时间:2016-08-31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刘林青 - 小 + 大

        2016年汛期以来,我国多地出现连续强降雨天气,遭受不同程度的积水或洪涝灾害,大量畜禽因灾死亡。灾区水源环境污染、高温高湿气候等因素不仅为病原微生物的生存繁殖与扩散提供了有利条件,也导致畜禽自身免疫抵抗力下降,使得某些疫病在洪涝灾害地区更易发生与流行。特别是炭疽、血吸虫病、猪链球菌II型和钩端螺旋体病等人兽共患病的发生风险加大,不仅损害动物健康,更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因此,及时分析预判灾区动物疫病形势,尽早发现疫情,实施有效防控措施,对减少畜牧业经济损失、保护公共卫生安全意义重大。
        一、洪涝灾害情况
  今年6月以来,灾情发展尤为迅速,受强对流天气和持续强降雨过程影响,江西、湖南、贵州、安徽、湖北、河北、河南等地相继遭受重大洪涝灾害,江苏盐城遭受龙卷风冰雹特大灾害。从时间上看,洪涝、风雹和地质灾害突发连发,时段相对集中,发展极为迅猛。从区域上看,受灾最严重地区主要集中在华中、华东和华北。此外,湖北、江苏、安徽、河南、河北、山西等地出现极端强降雨过程,武汉、南京、合肥等城市相继发生内涝,对人们生活和社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据报道,截至7月13日,全国已有28省(区、市)1 508个县遭受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约1 469.80亿元。
  洪涝灾害对畜牧业生产和动物防疫工作带来严峻挑战。据有关部门调查,6月份以来的洪涝灾害已造成河北、江苏、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贵州、云南等省(直辖市)的2 996万多头(只)畜禽死亡,其中死亡生猪66万头、家禽2 912万羽、大牲畜近3万头、羊12万只,倒塌损坏栏舍超过949万平方米,损失饲草料近46万吨,受灾草原面积逾16万亩,畜牧业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3亿元。
        二、次生动物疫病发生风险分析
  该次洪涝灾害已直接导致数千万畜禽死亡。综合分析各种因素,次生动物疫情风险形势如下:
  重大动物疫情形势总体平稳。预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小反刍兽疫等重大动物疫情出现区域性暴发的风险不大,主要原因:一是根据近年来全国动物疫病主动监测和疫情报告情况,重大动物疫病形势连续多年保持平稳;二是全国重大动物疫病春季集中免疫工作圆满完成,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抗体合格率整体保持在较高水平。同时,考虑到洪水造成病原的暴露、扩散,以及动物抵抗力下降等因素,重大动物疫病点状发生的风险相应增加。
  自然疫源性疫病的地方流行和扩散风险加大。受洪涝、暴雨冲刷影响,炭疽、血吸虫病、猪链球菌II型、钩端螺旋体病等地方性疫病的发生和扩散风险加大,尤其是这几种病均为人兽共患传染病,对公共卫生安全威胁巨大。
  炭疽:该病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患病动物和因炭疽而死亡的动物尸体,以及污染的土壤、草地、水、饲料都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因雨水冲刷、洪涝导致土壤和环境中的炭疽孢子外露,老疫区发生疫情的风险较高。
  血吸虫病:该病由日本血吸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引起,通过皮肤、粘膜与含尾蚴的疫水接触感染。感染钉螺逸出尾蚴污染水源,人畜与疫水接触的频率以及接触面积直接影响着感染率和感染程度。洪涝灾害可引起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扩散,人、畜接触疫水感染的机会增加,部分农业血防工程受损,因此血吸虫病疫情反弹风险加大。
  猪链球菌II型: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从外地引入带菌猪,混群、免疫接种、高温高湿、气候变化、圈舍卫生条件差等应激因子使动物的抵抗力降低时,均可诱发猪链球菌病。受洪涝灾害后高温高湿环境气候等因素影响,在一些历史流行区,猪链球菌II型的发生风险加大。
  钩端螺旋体病:该病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是经水传播的疫病。钩端螺旋体在微碱性并含有一定腐殖质和淤泥中可长期生存,如果其随感染动物的粪尿进入水中,洪涝灾区的环境为其生存繁殖与扩散提供了有利条件,人、畜感染机率就会增加。

上一篇:2016年8月份禽疫病流行分析及9月份防控建议

下一篇:2016年8月份禽病检测分析与总结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