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养禽场消毒对象 (一)主要通道口和场区 主要通道口必须设置消毒池,消毒池的长度为进出车辆车轮2个周长以上。消毒池上最好建有顶棚,防止日晒雨淋。消毒液常采用2%~4%的氢氧化钠溶液,每周更换3次。北方地区冬季严寒,可用石灰粉代替消毒液。平时应做好场区的环境卫生工作。经常使用高压水冲洗,每月对场区进行1次环境消毒。每栋门前也要设置脚踏消毒槽,并做到每周至少更换2次消毒液。工作人员进出禽舍应换穿不同的专用橡胶长靴,将换下的靴子洗净后浸泡在另一消毒槽中,并进行洗手消毒,穿戴消毒过的工作衣帽进入禽舍。有条件的可在生产区出入口处设置喷雾装置,其喷雾粒子直径为80~lOOum.辐射面宽1.5—2m,射程2—3m,喷雾动力10—15hg。喷雾消毒液可采用O.1%DDAC(主剂:二甲二葵基氯化铵)、0.1%新吉尔灭或0.2%过氧乙酸。 (二)禽舍 禽舍全面消毒应按禽舍排空、清扫、冲洗、干燥、消毒、干燥及再消毒的顺序进行。禽群更新的原则是“全进全出”。将所有的家禽尽量在短期内全部清转,对不同日龄共存的,可将某一日龄的禽舍及附近的家禽排空。禽舍排空后,清除饮水器、饲槽的残留物,对风扇、通风口、天花板、横梁、吊架及墙壁等部位的尘土进行清扫,然后清除所有垫料、粪肥。为了防止尘土飞扬,清扫前可事先用清水或消毒液喷洒,清除的粪便、灰尘集中处理。通过清扫,可使环境中的细菌含量减少21. 5%左右。清扫后,用动力喷雾器或高压水枪进行冲洗,冲洗按照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的顺序进行。对较脏的地方,可事先进行人工刮除,并注意对角落、缝隙及设施背面冲洗,做到不留死角,真正达到清洁。清扫、冲洗后,禽舍环境中的细菌可减少50%—60%。禽舍经彻底洗净、检修维护后即可进行消毒。为了提高消毒效果.一般要求禽舍消毒使用2~3种不同类型的消毒药进行2—3次消毒。通常第1次使用碱性消毒药,第2次使用表面活性剂类、卤素类、酚类等消毒药,第3次采用甲醛熏蒸消毒。经消毒后,可使舍内环境中的细菌减少90%。 (三)运载工具及种蛋 蛋箱、雏禽箱和笼具等频繁出入禽舍,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所有运载工具应事先洗刷干净,干燥后进行熏蒸消毒后备用。种蛋收集后经熏蒸消毒后方可进入仓库或孵化舍。 (四)饮水 家禽生产使用污染的水常可引起新城疫、禽霍乱等疫病的发生,特别是对水禽的危害更为严重。家禽饮水应清洁无毒、无病原菌,符合人的饮用水标准,生产中使用的自来水、深井水是干净的,但进入禽舍后,由于暴露在空气中,舍内空气、粉尘、饲料中的细菌使用水二次污染。目前用于饮水消毒的药物主要是氯制剂、碘制剂或季铵化合物只适于用14周龄以下鸡的引用水的消毒,不能用于产蛋鸡。 二、常用消毒方法 在所有的消毒方法中,以焚烧、煮沸、高压蒸汽等热力消毒效果最好,但只能应用于耐热、比较小的物品,使用受到一定限制。养禽设施等较大的消毒对象,主要使用药物消毒。养禽场常用的消毒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浸泡消毒 浸泡消毒的消毒对象主要是饲槽、饮水器、蛋盘及粪板等一些小的设备、器具。为了提高消毒效果,消毒对象必须在新配制的消毒液中浸泡数小时,最少30mi n。 (二)喷洒消毒 将消毒药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用喷雾器对消毒对象表面按1000mL/m2的量进行喷洒。消毒时按照从里到外、从上至下的顺序进行。此法是家禽生产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消毒方法。 (三)熏蒸消毒 熏蒸消毒常用福尔马林配合高锰酸钾等进行。熏蒸前将消毒对象散开放置,并在舍内洒水,保持相对湿度在70%,温度在18℃以上。一般按照每立方米消毒空间,使用福尔马林42mL、高锰酸钾21g,消毒12-24h后打开窗户,通风换气,若急用,可用氨气中和甲醛气体。 (四)火焰喷射 火焰喷射主要用于金笼具、水泥地面、墙壁的消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