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5年主要猪病流行状况与特点 1.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2015年,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蓝耳病)仍居猪病之首,其流行和危害重于往年,直接影响猪场生产的稳定和效益,许多猪场经济损失较大。 1.1.1 猪场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病毒N蛋白抗体呈现高阳性率 2015年,我们实验室对24个省(市)的303个猪场的24 619份血清样本进行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N蛋白抗体检测,结果表明,样本总阳性率为81.81%;检测猪场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西、广东、河南、河北、山东、北京,各地区猪场平均阳性率介于66%~95%(图1);血清样本为阴性的猪场仅有3个(0.99%,3/303);阳性猪场占99.01%(300/303),抗体阳性率介于9%~100%。以上数据与2014年的检测情况相当,提示我国猪场猪繁殖呼吸综合征阴性猪场屈指可数,猪场猪繁殖呼吸综合征活疫苗免疫或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仍然十分普遍。有不少猪场使用高致病性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病毒减毒活疫苗,虽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抗体呈现高阳性率,但并不稳定,而一些抗体阳性率低且不使用活疫苗的猪场反而较为稳定。 1.1.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类NADC30毒株成为优势流行毒株,其流行面进一步扩大,感染和发病猪场增多,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大 2015年,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类NADC30毒株继续流行和传播,造成很多猪场感染和发病,疫情涉及地区包括北京、河北、山西、山东、河南、江苏、浙江、福建、四川、湖北、广东等地,采用RT-PCR从发病猪群临床样本可扩增到该毒株,并分离到病毒。受到该毒株感染的猪场以母猪流产等繁殖障碍为特征,发病母猪群的流产率可高达30%~40%;哺乳仔猪、保育猪和生长育肥猪以呼吸道疾病为主,感染猪细菌性继发感染和死淘率增高。该毒株可在猪场持续存在很长时间,造成种猪群和生长猪群生产成绩极不稳定。现有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并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该毒株的感染和临床发病。 1.1.3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猪场最难控制的疫病,面临的问题较多 由于我国不同猪场生产管理条件、养殖方式的千差万别,生物安全体系缺失和不完善,种猪交易频繁,加之检疫不严甚至不进行检疫,造成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传播广泛,一旦新毒株传入猪场,就会造成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不稳定,引起临床发病,表现为母猪群的散发性流产等繁殖障碍以及生长猪群的呼吸道疾病。猪场种猪群带毒和亚临床感染,造成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在猪场持续循环和传播,成为生长猪群的传染来源。 目前,我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毒株多样,高致病性毒株减毒活疫苗使用不科学,疫苗免疫频度高,这种局面不但不利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控制,而且会造成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重组和变异而产生新的毒株。一些猪场使用不同毒株的活疫苗,造成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毒株五花八门,疫苗病毒和野毒株在猪场共存和循环。尽管近年来不少规模化猪场已意识到这些弊端,重新审视减毒活疫苗的使用,但盲目、不合理使用的现象依然存在。 一些高致病性毒株减毒活疫苗病毒的传播和致病性返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国内学者已撰文为这一现象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我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毒株的多样性继续攀升,新毒株层出不穷。存在有多个毒株的猪场,不仅临床复杂性加剧,而且稳定控制难度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