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常态之新要求 新常态有新规律,新阶段也必然有新要求。着眼于产业转型升级的新现实,必须发挥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的作用,着力构建科学的评价考核体系,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与竞争主体,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着力动员各种力量参与创业创新,唯有如此,才能给新常态贴上新标签。 1.产业运行模式必须适应市场竞争。 商品生产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已经让养殖企业认识到了良种、良法以及科学管理的重要性,引进良种、采用新技术、新标准已成为共同的主动行为。但在新常态下,还必须认真研究那些成功企业的商业运营模式,并结合本地、本企、本行业实际,加以探索、修正、完善,使资源的配置、资本的利用、市场的拓展、信息的整合、人才潜能的发挥达到最佳。这方面,广东温氏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同时也证明,只有把先进科技、规范化管理与充分适应市场竞争的商业运营模式相结合,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牢牢把握主动,并迅速做大做强。 2.培育新型主体成为重要任务。 以往,畜牧养殖以千家万户、兼营兼业为主,市场发育及产品竞争不充分,所以培育市场竞争主体摆不上工作高位。但在新常态下,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培育、扶持各类市场竞争主体,使之具备参与竞争的资格和能力。从养殖环节看,要把支持的重点向规模化家庭牧场、专业化合作社和现代化养殖企业转移,并通过淘汰落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从全产业链看,要着力培育能把农户组织起来,能把当地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具有品牌号召力的产加销一体化企业或企业集团,如河南中鹤集团那样,在做大产业的同时,能让广大农民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链式组织、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是必由之路。 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各地开始重视按产业链来配置资源、培育企业,像飞鹤等提出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从全球化角度,着眼于产业分工和比较优势发挥,国际上又提出了供应链概念;同时许多优势资本与企业提出通过协同、合作,共同打造价值链。这种链式组织、全系统联动方式理应成为今后的发展主流。最近,中央又提出了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命题。从畜牧产业来看,就是要将一产的养殖、饲草饲料种植,二产的畜禽产品与饲料加工、畜牧装备生产,与三产范畴的牧场建设,技术、信息、管理服务及投入品供应与产品流通等进行统筹组织,高度对接,进而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利益的均衡分配、优势的充分发挥。当前,应以农牧对接互融、产加销服一体为主要工作着力点。 4.绿色、生态、环保、可持续成为刚性要求。 在新常态下,必须把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畜牧业放到更加重要位置,严格执行基本草原划定和确权登记及养殖分区制度;牧场建设必须配建粪污治理与资源化利用设施;大力发展绿色、无抗养殖,并依据资源承载力和环境消纳能力确定发展规模。与转方式要求相适应,在确定产业发展规划时,要相对弱化数量的扩张,注重构建和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把畜产品质量、畜牧业安全、养殖企业效益和单位资源产出水平作为衡量产业发展质量的主要指标,使粗放式增长快速转化为以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主的集约化方向上来,把绿水青山留给子孙。 5.创业与创新成为构建新优势的不二选择。 在新常态下,为了摆脱“三难”问题,破解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难题,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市场竞争的新优势,必须走全民创业、全力创新之路。创新产业的组织与运行机制,切实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强化政府的市场监管职能;充实行业协会的协调、服务功能;创办和壮大一批产业龙头,把千家万户组织起来,壮大产业链。以“互联网+”创业大潮为契机,创新畜牧产业形态,在加速产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把传统产业与现代技术充分融合,诱导和衍生出精准牧业、智能牧业、远程牧业等新的高级形态。借助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破解风险控制、产业调控等难题,尽快实现二次创业和产业跃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