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3-19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免疫时间制定 蓝耳病疫苗免疫后2周一般有60%的猪只抗体转阳,免疫后4周90%左右的猪只血清抗体转阳。为了更好地说明如何确定免疫时间,朱连德举例说:“小猪一般4周龄断奶,10周龄转群,如果说仔猪在9周龄发病,表现呼吸道问题、喜扎堆、厌食等症状,如果检测确实为蓝耳病,就可以使用蓝耳病疫苗。免疫时间按照倒推法计算。以蓝耳病潜伏感染的时间为2周计(快则3~4天,长则37天左右),疫苗起效的时间按2周计算(若9周龄发病率不高,死亡率较低),可以在4~5周龄免疫;疫苗起效时间按3~4周计算(如果9周龄仔猪蓝耳病为发病率比较高,达到30%以上,死亡率达10%以上),此时往前推5~6周(含潜伏期2周)免疫,就是3~4周龄免疫。” 其他疫苗和疫病的影响 在制定蓝耳病疫苗免疫程序时,一定注意与其他疫苗的相互干扰作用。常规的病毒疫苗免疫间隔时间是7天,但猪瘟疫苗与蓝耳病疫苗间隔7天,在有些猪场应用后检测发现,猪瘟抗体阳转率受影响。朱连德认为,“一般蓝耳病疫苗和猪瘟疫苗免疫要间隔10~14天,间隔时间不宜太短。若按倒推法安排蓝耳病疫苗4周龄免疫,而猪场猪瘟免疫时间是5周龄,遇这种情况可以将蓝耳病免疫的时间向前提到3周龄,这样与猪瘟疫苗间隔的时间就够了。” 除了疫苗,还要考虑其他疾病对疫苗免疫的影响。譬如,猪场仔猪有蓝耳病病毒感染,早期临床表现明显的是猪副嗜血杆菌,如果一味地用疫苗控制猪副嗜血杆菌,有效果但不会理想,且猪副嗜血杆菌临床症状反复出现。问题就在于蓝耳病对猪副嗜血杆菌疫苗的不利影响。他再次结合临床案例:“如果一个猪场既有伪狂犬病,又有蓝耳病症状,且猪伪狂犬病病毒感染在先,只免疫蓝耳病疫苗来控制呼吸道问题的效果就不理想。尽管在发病高峰时期蓝耳病病毒检出率最高。”其实,猪伪狂犬病病毒影响了蓝耳病疫苗效果的发挥。“这种情况可以提前滴鼻免疫伪狂犬病疫苗,再免疫蓝耳病疫苗”,朱连德再次强调,“疫苗使用效果不理想,很多时候不是疫苗本身的问题,其他疫苗、疾病等众多因素都会对其效果产生影响,制定免疫程序不能忽略这一点。” 免疫频率 我们知道,蓝耳病的“迷人”之处很多,其中一点就是它的抗体依赖增强作用(ADE作用)。简言之,本来猪处于正常阳性状态,免疫弱毒疫苗,抗体下降到一定值时,就会加快蓝耳病病毒增殖,导致猪只发病。朱连德告诉《今日养猪业》记者,至今没有实验室研究出ADE作用的具体阈值,这就对免疫频率和时机都提出了要求。就免疫频率来说,以母猪群为例,一般每3~4个月免疫一次。具体需要根据母猪群动态抗体水平和临床的变化而确定间隔3个月还是4个月左右。如果免疫后3个月即出现流产等症状,就得抓紧时间再次免疫,就不能等到间隔4个月免疫。” 重视动态抗体水平变化 “要重视ELISA检测到的S/P值的动态变化,假设一个猪群S/P平均值在免疫后2个多月发现大幅上升,这提示需要及时免疫,不能等到间隔4个月。”朱连德还特别指出,N蛋白抗体水平是检测抗体的主要指标,但不是唯一指标。不同猪群的S/P值的指示范围不同,比如公猪达到4.0就没有问题,精子质量、采食都可能很正常。但若母猪达到4.0,要么有流产史,要么产出残次仔猪。保育猪如果S/P值超过2.0(IDEXX超过1.8),提示仔猪正在遭受蓝耳病威胁或正在发病。生长育肥猪S/P不超过3.0,一般认为问题不大。“但这些都是静态下评定蓝耳病发生和S/P值的关系,关键还要看动态的检测结果。比如9周龄的时候测到S/P值为2(0.7~1.8视作稳定范围),表面上是在不稳定范围,但是往前测,发现5~8周龄的猪只S/P值几乎都在2.0左右,那提示该猪群是稳定的。如果有9周龄群猪的S/P值在1.8,但是动态监测发现7周龄的S/P值平均在1.1左右,5周龄的S/P值平均在0.7左右,这提示这群猪有感染蓝耳病病毒的危险。所以说,还要根据动态的抗体水平变化才能制定正确的免疫程序。 “当然,制定免疫程序除了要注意临床症状、免疫时机、频率和抗体水平变化外,还要综合考虑不同的免疫途径。比如流行性腹泻疫苗,后海穴注射起效相对快,肌肉注射见效相对慢。伪狂犬病疫苗肌肉注射,需要5天起效,但是滴鼻免疫2个小时就可以起效。这也是之前讲伪狂犬和蓝耳病合并感染时为何先滴鼻免疫伪狂犬病的原因所在。”朱连德补充道。 |
上一篇:国家二类新兽药--猪流感疫苗
下一篇:猪瘟病毒及猪瘟疫苗的研究进展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