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动物诊疗 > 特养动物病 > 文章

梅花鹿仔鹿白痢的综合防治

时间:2015-03-11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马文,张化 - 小 + 大

2009—2013年,笔者针对四川省新鹿药业有限公司养鹿场每年5~8月梅花鹿仔鹿以拉白色糊状样粪便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改进了防治措施并取得显著效果。该养鹿场每年出生150余头仔鹿,发病率7%,病死率35%,通过进一步改进防治措施,特别是将添加氟哌酸改为四味穿心莲散,改进患病鹿只治疗方案后显著降低发病率,显著提高发病仔鹿治愈率。发病率降为4%,治愈率提高为80%,仔鹿成活率提高到93%。

一、发病原因

引发仔鹿白痢的病原微生物大多为大肠杆菌,但诱发因素很多,主要有外界环境因素、母鹿因素、仔鹿自身因素等。大肠杆菌大量存在于环境中,并通过消化道进入鹿体内,由于仔鹿机体功能不完善,特别是复胃功能的不完善,在气候突变、卫生条件差、饲养管理不当等条件的影响下,均可诱发或加重此病。致病菌随粪便一起被排出体外,污染母鹿乳头、体表、圈舍、饲料等,仔鹿通过吸吮母鹿乳头,舔啃圈舍地面、饲料、母鹿皮肤等,都可能引起感染,对哺乳母鹿来说,饲养管理不当、饲料品质差等原因引起母鹿体质下降,影响乳汁质量,从而导致仔鹿发病。还有初生仔鹿体质太弱或天生营养不良,缺铁、缺硒、贫血、饮水不足或不洁等,都可引起仔鹿抵抗力下降而发生仔鹿白痢。

二、临床症状及病理

仔鹿多在每年的5~8月发病,季节性明显。发病初期,一般只见仔鹿拉白色糊状或清粥样粪便,精神尚好,体温39~41.2℃,经2~3天,由于仔鹿废绝和脱水,精神沉郁,被毛松乱,眼球下陷,里急后重,体温下降至36~37℃,四肢及耳尖,鼻端厥冷,虚脱而死。其粪便恶臭,稀薄粪便常粘污肛门周围、尾巴及后肢被毛。并常伴有母鹿舔肛,引起仔鹿肛门周围组织严重感染。病理变化僵尸快,形体瘦弱,肝脏肿大呈暗红色,边缘纯圆,质地脆弱,脾脏边缘出血,胰腺出血。皱胃内常有大量的凝乳块,黏膜红肿,表面被覆大量黏液,肠为卡他性出血性肠炎,肠内容物为水样,混有血液、气泡,恶臭,黏膜充血。大肠多见灰白色黏液与假膜,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充血。心包有积液,心内膜有散在出血点。肺水肿,血液暗红色有瘀斑。病程长者常伴有关节炎和肺炎。

三、综合防治措施

1.搞好环境卫生。环境清洁卫生可以减少大肠杆菌对仔鹿感染。低温应激可以降低仔鹿对大肠杆菌的抵抗力,因此,做好圈舍保暖,可以降低大肠杆菌的感染。

2.抓好怀孕母鹿饲养管理工作。特别是怀孕后期的营养是提高仔鹿初生重和胎儿免疫器官发育的关键。大肠杆菌是条件性致病菌,抵抗力弱、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的仔鹿易发病。根据这一原理,防治仔鹿白痢工作要从用母鹿妊娠后期开始,其方法是加强怀孕后期母鹿营养,提高仔鹿初生重和促进胎儿免疫器官发育。实践证明,妊娠后期母鹿日粮营养要均衡全价,富含铁硒等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粗蛋白质水平以20%为宜,能显著提高胎儿初生重,减少白痢发生率。

3.加强仔鹿初生期的护理工作。特别是在前20天,因为仔鹿一般在出生后3周后才出现反刍现象。仔鹿出生后要尽早多吃初乳,同时要保持母鹿乳头卫生,防止感染,能有效增强仔鹿体质,提高其免疫能力。

4.做好预防。将母鹿哺乳期预防仔鹿白痢而添加的氟哌酸改为四味穿心莲散。研究证明,氟哌酸对幼畜有副作用,能使幼畜骨骺线提前骨化,阻止幼畜骨骼的增长,影响幼畜的生长发育,幼畜不宜使用氟哌酸。而四味穿心莲散为穿心莲,辣蓼,大青叶,葫芦茶四味中药,其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除湿化滞。主治:泻痢,积滞。

中成药毒副作用小、安全有效。在母鹿产前1周及产后日粮精料和仔鹿补饲精料中按2‰的比例添加四味穿心莲散混合均匀使用,4~8月每月添加1次,连用5日。该公司养鹿场从2011年4月开始使用四味穿心莲散,连续3年获得满意效果,其结果见表1。实验结果证明改为添加四味穿心莲散后仔鹿的生长发育正常,提高了仔鹿成活率,瘦弱矮小育成鹿减少。

上一篇:家兔臌胀病的病因及防治

下一篇:一例水貂黄脂肪病继发犬瘟热的诊治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