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3-09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PRRS) 又称“猪蓝耳病”,以妊娠母猪死胎、流产、木乃伊胎、弱仔等繁殖障碍及各种年龄猪特别是仔猪发热,呼吸道症状、免疫抑制、高传染率为特征。该病于1987年首发于美国, 1991年由荷兰中央兽医研究所的Wensvoot等人分离出病毒,并以研究所所在地(Lelystad)命名为Lelystad Virus(LV),1995年传入我国大陆地区并迅速蔓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每年给美国养猪业造成的损失估计为5.6亿美元,被认为是最昂贵的猪病。在我国蓝耳病的自然感染率达到90-100%。仅2006-2007年,蓝耳病给中国造成直接损失达12亿人民币。 1.病原特性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属于尼多病毒目(Nidovirales)、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的成员,根据病毒的抗原性,基因组及致病性的差异,PRRS可分为2个型,即欧洲型和美洲型,两种毒株间氨基酸的同源性约为60%。 PRRS在OIE和我国病毒分类属于B(II)类动物传染病。病毒粒子为球形,呈20面体对称,直径48-65nm,有囊膜,表面有纤突。核衣壳直径25-30nm,外绕脂质双层膜。N蛋白是核衣壳蛋白,抗原性最强,E蛋白是由ORF5编码的,能诱导中和抗体。该病毒不能凝集红细胞,无血凝活性。 通常情况下,PRRSV对环境因素的抵抗力较弱,表现是:1)在干燥的环境中PRRSV容易失活;2)当pH低于6或高于7.5时,PRRSV很快丧失其感染性;3)用脂溶剂(如氯仿和乙醚)、去污剂处理后,PRRSV病毒囊膜可被破坏,进而失去感染性。 针对该病毒的以上特性,平时可用除污剂、酸性或碱性溶液处理病毒污染物,及时清洗圈舍和用具,做好猪场的消毒工作,始终保持环境的清洁、干燥,创造PRRSV难以生存的环境条件。通过加强消毒,既能杀灭病原,又可切断病原传播途径,蓝耳病也因此能得到控制。 2.传播方式 PRRSV只感染猪,不感染任何其他动物。通过空气和带毒猪的转移(引入)是该病毒的主要流行方式;健康猪与带毒猪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的饲料等接触是本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该病的传播没有明显的季节性,经典蓝耳病在冬季和春季偏多,高致病蓝耳病(PRRS变异株引起的)多发生于温暖季节。PRRS是世界性流行的猪病,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均可感染,但其易感性有所差异。怀孕中后期的母猪和仔猪最易感染,其症状较为严重,哺乳仔猪死亡率可达80~100%,育肥猪则较温和,老龄猪感染后一般可康复。但高致病性蓝耳病的感染性差异相对不大。在饲养密度大的猪场中,病毒的传播速度更快。一个猪群一旦感染,在群内可出现持续性感染,而且猪群密度越大,病毒传播速度越快。发病后期多继发感染其他细菌病和病毒病(有报道高达80%)。 3.临床症状 急性感染:母猪晚期流产(105~107天)、产死胎、木乃伊胎(50%~70%)、产弱仔,影响母猪发情;仔猪出现呼吸困难及断奶前后腹泻、急性死亡等症状,断奶前后仔猪死亡率可达80%,断奶后仔猪的增重降低,日增重可下降50%~75%。 慢性或亚临床持续性感染:母猪生产性能下降,生长缓慢;猪群免疫功能下降,对疫苗免疫应答迟钝;猪群中支原体、副猪嗜血杆菌、传染性胸膜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上升;猪瘟控制的难度加大。 早期,典型的蓝耳病表现如下症状:母猪厌食、早产(一般是预产期前2~7天早产),产生大量的弱仔和木乃伊,弱仔猪基本上很难饲养成活,这是蓝耳病区别于其它导致流产的猪病的特点。母猪主要是妊娠后期流产,一般是一过性流产,4~8周恢复正常。 1997年以后,蓝耳病发生的特征及临床症状与以往的典型蓝耳病有很大不同。母猪妊娠早期开始出现流产,然后到中期和晚期流产,流产会反复,几乎整个妊娠期都存在高的流产率,发病时母猪的死亡率可能超过5%。 4.病理变化 猪感染蓝耳病后,皮肤出现发绀,发白,黄染,有少数口鼻出血和带血色泡沫,在耳部、颈腹部和尾部出现发绀或整个躯体黄染或整个躯体苍白,发生急性败血症,血液凝固不良,皮下出现胶冻渗出物。 |
上一篇:猪场细菌病的流行现状及防控建议
下一篇:家畜直肠脱切除术注意事项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