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临床兽医 > 文章

当前猪场蓝耳病流行特点及控制策略

时间:2015-03-09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解剖发现心包积液,心肌软化,少数可见心脏脂肪胶冻状,有的心内外膜出血,胃肠道充血、出血,胃底部出血严重,盲肠充血、出血严重。脾脏肿大,变软,有红色坏死区,易碎;肾脏肿胀(部分肾有出血点,也有完全没有出血的情况);脑部充血、瘀血;肺充血,瘀血肿胀,尖叶坏死或整个肺呈点状坏死。同时出现继发细菌感染可见纤维素性或化脓性心包炎、胸膜炎和腹膜炎等。
    5.实验室诊断
    该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病猪典型临床症状,特征性组织学病理变化,尤其是间质性肺炎,作出临床诊断。进一步确诊,还需要进行实验室诊断。目前已经建立不少血清学方法用于检测猪血清中的PRRSV抗原及其抗体:如免疫氧化物酶细胞单层测定(IPMA)、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中和试验(NT)、免疫酶技术(ELISA、Dot-ELISA)等。但由于PRRS抗原型的差异,一种方法只能两种抗原亚型才能检验出欧洲型和美洲型毒株的抗原和抗体,这就给实验操作带来不便。目前血清学方法只能用于评价猪群PRRSV感染状况,若要确诊还是需要病毒的分离鉴定。
    RT-PCR技术是一种体外扩增特异性基因片段的技术,在RNA病毒的检测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现已被广泛应用。但是常规RT-PCR的敏感性还不是很高,不能从一些动物的组织样品中检测到病毒。鉴于RT-PC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检测时间、污染几率等还不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快速、大量、准确检测的要求,目前又发展了实时荧光RT-PCR,可在宽广动态范围内准确定量检测PRRSV。
    6.防治
    在蓝耳病的控制上,应充分认识该病的复杂性和免疫机制的不确定性。真正做好综合性防控措施是控制和减少蓝耳病发病的有效途径。
    (1)建立有效的生物安全体系
    建立和完善以“卫生消毒”工作为核心的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做好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将卫生消毒工作落实到猪场管理的各个环节,通过严格执行卫生消毒措施,一方面降低猪群PRRSV的感染率,另一方面可将猪场环境和猪舍内病原微生物的污染降低到最低限,以减轻或杜绝猪群继发感染的机会,把疫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由于PRRSV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可通过粪、尿、鼻液等传播病毒,因此,每周至少带猪消毒1~2次,消毒前应清水将猪舍冲洗干净,厂区一般每月消毒一次。另外死胎、死猪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加强检疫:引进及购买仔猪时要严格实行检疫、隔离饲养制度,禁止引进阳性(包括抗体阳性、病毒阳性)猪种,杜绝从疫区带入病毒;购猪、引种前必须检疫,确认无该病后方可操作。隔离新引进的种猪,时间为21~28天(使猪能从运输应激中恢复,确保新猪是健康的),把引进种猪和原猪群混群需60天。
    最大限度的控制PRRSV感染猪群的继发感染:PRRSV感染猪群后导致免疫抑制,易继发细菌病和病毒病,加重发病程度。因此,通过适当的抗菌药物、实施猪群的保健计划,以控制猪群的细菌性继发感染是降低PRRS危害的有效措施。可在妊娠母猪产前和产后阶段、哺乳仔猪断奶前和断奶后、转群等阶段适时阶段性的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和预防用抗菌药物,以防止猪群的细菌性继发感染。
    (2)加强饲养管理
    1)坚持自繁自养,实行封闭式饲养管理;彻底实现养猪生产各个阶段的全进全出,至少要做到产房和保育两个阶段的全进全出。
    2)推广“早期隔离断奶”(SEW)饲养模式。仔猪多在断奶前后感染本病,因此采用SEW饲养模式可以减轻或避免仔猪感染。实践证明,仔猪提前断奶(17~21日龄),小单元全进全出,采用二期保育,可有效地控制本病以及其他病原体引起的混合感染。
    3)加强猪群的饲养管理,精细化养猪。降低饲养密度,加强通风,减少应激因素。坚持定期检测淘汰制度,把弱猪、生长不良迟缓猪、病猪和濒临死猪及时淘汰,无害化处理。对猪场进行净化,特别是种猪场。
    (3)疫苗免疫
    1)要正确使用疫苗。目前国内蓝耳病疫苗主要有灭活苗、弱毒苗两种,而弱毒活疫苗又分为人工致弱活疫苗和自然弱毒活疫苗两种。蓝耳病阴性猪场应不免或选用灭活疫苗;蓝耳病阳性或周边猪场呈蓝耳病阳性的猪场应选择蓝耳病自然弱毒活疫苗。

上一篇:猪场细菌病的流行现状及防控建议

下一篇:家畜直肠脱切除术注意事项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