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动物诊疗 > 牛羊病防治 > 文章

疯牛病的危害及诊治

时间:2015-02-23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疯牛病又称牛海绵状脑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简称BSE,它的病原体既不是细菌,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病毒,甚至不含有遗传物质——核酸。目前多将其病原称之为朊病毒(Prion),症状与羊瘙痒症类似,俗称疯牛病。病牛脑组织呈海绵状病变,并出现步态不稳、平衡失调、搔痒、烦燥不安等症状,通常在14至90天内死亡。由于种类的不同,疯牛病的潜伏期长短不同,一般在2到30年之间。该病于1985年4月首先发现于英国,并于1986年11月定名为BSE。疯牛病不仅在英国广泛流行,而且在其它许多国家和地区亦相继有病例报道,该病现在全球呈蔓延趋势。 
    1、发病情况
  BSE于1985年4月在英国首次发现,1986年用病理学法诊断为BSE。其后发现的BSE病例数不断增加。1989年,疯牛病第一次出现在英格兰以外的国家(冰岛)。此后,北爱尔兰、爱尔兰、葡萄牙、瑞士、法国、比利时、丹麦、德国、卢森堡、荷兰、西班牙、列支敦士登、意大利等国相继有BSE 的病例报告。2001 年日本发现亚洲首例疯牛病;2002 年以色列发现该国首例疯牛病;2003年,加拿大发现北美大陆首例疯牛病。1985年至今,全世界共有26个国家发生了疯牛病。其中,2005年全世界有19个国家发生疯牛病490例;2006年全世界12个国家发生疯牛病377例。
  可幸的是我国至今尚未发现BSE。
    2、病原
  朊病毒是由正常宿主神经细胞表面的一种糖蛋白( PrPc,能被蛋白酶水解) 在翻译后发生某些修饰而形成的异常蛋白质( PrPsc,不能被蛋白酶水解,PrPc 和PrPsc 一级结构相同而二级结构不同)。朊病毒能引起牛海绵状脑病,其死亡率可达100%,还能引起人的库鲁病( kuru) 、克雅氏病(CJD) 、格-史氏综合症( GSS) 和致死性家族失眼病、以及动物中的羊瘙痒症、貂的传染性脑病、鹿的慢性萎缩症等。
  该病原对紫外线、离子辐射、超声波、非离子型去污剂、蛋白酶等理化因子却具有较强的抗性,高温不能使其完全灭活,乙醇、福尔马林、双氧水、酚等均不能使其灭活。但可被2%~5%的次氯酸钠或90%的石炭酸24h处理灭活, SDS、尿素、苯酚等蛋白质变性剂能使之灭活。
  疯牛病因子无免疫原性,机体感染后不发热,不发生炎性反应,不产生免疫应答。其病原因子以脑、颈部脊髓、脊髓末端及视网膜等组织具有感染性,脾、淋巴结、肌肉和血液中较少, 粪便和尿液几乎无感染性。
    3、流行特点
  传染源:目前普遍认为造成BSE大规模暴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牛食用了含有羊痒病朊病毒的市售精饲料—肉骨粉(MBM)所致,即存栏绵羊数额较大并有痒病流行或从国外进口了被痒病朊病毒污染的动物及动物产品;肉骨粉加工方法未能灭活朊病毒;用反刍动物的肉骨粉喂牛。但亦有学者认为BSE 发生的原因与生活在干草中的螨虫有关,从螨虫上提取的化学物质注射小鼠后,小鼠可发生痒病。
  传播途径:疯牛病病原主要产生于病牛和病羊的尸体,通过食物链进行传播;最近研究发现,BSE能经母源传播,但概率较低。只靠此方式似不足以使BSE持续流行;目前尚未发现疯牛病在牛群内个体之间的相互传染,即未发现水平传播。
  潜伏期和发病年龄:BSE潜伏期为2~8年,平均为4~5 年。发病牛年龄多为4~6岁,2 岁以下罕见。从2000年10月开始,欧盟严禁销售年龄在12 个月以上牛的带骨肉
  易感动物:家牛、奶牛、野牛、大羚羊等易感。猫科动物如家猫、虎、豹、貂、狮等和其它食肉动物也有一定易感性。
    4、临床症状
  这种病多发生在4岁左右的成年牛身上。其症状不尽相同,多数病牛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变化,行为反常,烦躁不安,对声音和触摸,尤其是对头部触摸过分敏感,步态不稳,经常乱踢以至摔倒、抽搐。
  后期出现强直性痉挛,粪便坚硬,两耳对称性活动困难,心搏缓慢,呼吸频率增快,体重下降,极度消瘦,以至死亡。
  受疯牛病危害的不仅是牛,人若食用了被污染了的牛肉、牛脊髓等,也有可能染上致命的新型克-雅氏症。患者脑部会出现海绵状空洞,先是表现为焦躁不安,后导致记忆丧失,身体功能失调,最终精神错乱甚至死亡。

上一篇: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治(1)

下一篇:奶牛繁殖障碍原因分析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