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11-25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近年来,中国养殖业由传统农户散养向现代规模化加速转型,质量大幅提升,但仍存在肉蛋奶食品企业布局不太合理、养殖基地建设滞后、产建销各环节不完善、养殖科技水平相对较低等问题。其中,科技储备不足,为未来产业发展带来诸多挑战。 随着全球谷物增长速度持续下降,饲料紧缺与养殖增产压力的矛盾也越来越大,必须依托科技创新化解矛盾。而养殖业在现有资源条件下,有足够力量使生产潜力提高30%以上。 中国养殖业产量现居世界前列,但主要是依赖出栏数量的增加,很少考虑饲料使用效率。通过产出增加来增产,还是提高饲料效率增产,是中国养殖业发展需要考虑的问题。通过产出增加来实现增产,将使饲料用量增加超过40%,新增饲料约6000万吨,而且一部分需要进口;而通过提高饲料效率来实现增产,饲料增加约为10%,且能节约大量成本。中国的饲料成本比欧洲高很多,使现有饲料资源利用效率提高30%是完全可能的。 饲料转化率作为衡量生猪养殖效益核算的一个核心指标,直接关系到养殖场的经济效益。饲料转化率一般是按照日实际消耗的饲料量和猪群的日增重计算得出。受生猪的营养情况、养殖场的管理水平、疫病等因素影响,饲料转化率会产生一定波动。 1、原因分析 1.1 营养因素 第一,种猪场猪群的采食量不足。有些种猪场地面比较干净,没有饲料颗粒,从表面上看,好像是不存在浪费饲料的问题,但是从营养方面来说则存在深层次的浪费问题。饲料的营养供给一方面用于维持动物机体的基本需要,另一方面用于动物机体的生长需要。饲料供给的营养首先满足维持需要,在满足维持需要的基础上作用于生产,而维持需要的量是恒定的。因此,饲喂量减少,猪只用于生长的量少了,延长了出栏日龄,降低了饲料转化率,同时提高了生产成本。 第二,夏季天气炎热,猪舍环境温度较高,超过了猪只的最适生长温度,导致其采食量下降。此时,如果饲料还维持原有的营养水平,则略显不足。猪只营养水平跟不上将直接导致猪只生长缓慢,进而降低饲料转化率。 第三,饲料的加工过程中,并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配比,致使配方不准确,各营养成分或多或少。这都会造成营养的浪费,降低饲料转化率。 1.2 管理因素 (1)未能做到适时出栏和淘汰。猪只生长发育规律是:前期生长慢,中期快,后期又变慢,所以找到最佳出售体重至关重要。在猪只生长过程中,猪只体重越大,用于维持机体需要的营养消耗就越多,饲料转化率就越低。此外,应该出售的后备公母猪未及时出售、淘汰,自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的降低全群的饲料转化率。 (2)未能按照体重供给饲料。对于不同生长阶段的猪只应该供给相应阶段的饲料。否则,只能增加成本。 (3)饲料加工、猪只销售过程中,没有严格规范的管理记录制度,也有可能降低饲料转化率。 1.3 疫病因素 对猪场来说,疫病带来的隐性饲料浪费是导致饲料转化率低的主要因素。疫病对猪只生长的影响较大,因病死亡的猪只只有期初存栏重,没有期末存栏重,期间消耗不计,增重还是负数。显而易见,这样对饲料转化率的计算影响很大,对投入成本的影响也是最大的。 某些疫病(例如:温和性猪瘟、其他慢性和各种消耗性疫病)并不一定造成猪只死亡,从表面上看病况也不严重。但是因为这些疫病的存在,猪只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都会降低,必然导致饲料转化率降低。 此外,有一些疫病很容易恢复,例如:有的猪只腹泻,第二天完全好了,但会导致猪只延迟3d出栏。因为相比正常猪只,发病后恢复的猪只多消耗3d的饲料,造成饲料转化率小幅降低。尽管这种影响相对较小,但对于1头猪的成本来说差异却很大。 1.4 其他因素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母猪产仔数太少、断奶活仔数少等,都会造成母猪、公猪的饲料消耗比例大,使全群饲料转化率降低。 |
上一篇:我国饲料产量进入相对平衡期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